医德堕落拷问卫生监管部门
[□王平] 2006-09-18 00:00

 

  □王平

  

  2004年3月27日上午,患者刘东生被推进湖南省衡阳市南华附一医院的手术室,由于医院要求交的钱仍没有到位,医生停做手术。等到上午11时许,钱终于送到了医院,但这时医生说麻醉已经过了,决定改日再做。2004年3月29日上午,手术再一次在全麻的情况下进行。这次手术过后,刘东生出现了很异常的情况。刘妻认为,在短时间内两次麻醉,可能就是导致他出现异常状况的原因(《北京晨报》9月27日报道)。

  无独有偶, 去年多家媒体披露了昆明市马街市民李源的遭遇:原本只需花几百元钱的手术,却因为医生在手术台上不断与他讲价钱,最后花了2000多元钱。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也是医生数千年来受到尊敬的原因之一。仅仅因为钱暂时没有到位就叫停手术,或者在手术台上以谈价要挟患者,显出的分明就是冷血的一面。手术讲究全神贯注,倘若医生一心向钱,他还能够全身心地进入状态吗?一旦失手,带给病人的将是怎样的痛苦和不幸?

  医德沦丧的现状是许多人的切身感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认为,这与卫生监管部门治医不严有关。历史告诉我们,人的自觉永远是靠不住的,必须依靠制度的监督力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对法律和道德保持足够的敬畏之心,自觉遵守法律,遵守道德底线。这种制度制约作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显得尤其重要。金钱给人们的人生观带来了巨大冲击,各个行业的道德底线都面临着考验,只有监管者充分发挥监督职责,才能促使医务工作者严守医德。

  但是,监管部门并未能发挥好监管职能。以久治不愈的“红包”为例,8月9日,北京市卫生局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负责人称,个别媒体将“红包”误以为商业贿赂,这是不准确的,“红包”与商业贿赂是不同性质的问题。可以想象,倘若默认“红包”不属受贿这一说法大行其道,那么,无疑将对收受乃至索取“红包”者造成错觉,使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和变本加厉收受“红包”———这又必然会导致医务人员道德水准的降低。

  所幸的是,8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长裴显鼎在“反商业贿赂高峰论坛”上做专题发言时说,国有医院普通医生利用处方权收取药商回扣的行为,属于“从事公务”,以受贿罪论处是没有任何疑义的。裴显鼎副庭长的表态,虽然纠正了“红包”不属商业贿赂的错误论调,但卫生部门的表态所导致的不良影响却难以消除殆尽。因为,在“红包”不属商业贿赂的表态背后,其实透露出一种对医务人员的袒护态度,医生难道会读不出来?

  如果说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卫生部门至今拿不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还有情可原的话,那么,如果连大药方、“红包”等基本的医德问题也解决不了,就令人费解了。卫生监管部门的不作为乃至袒护,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医德的恶化,也加剧了医患矛盾。

  必须认识到,不仅居高不下的医疗费用正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大药方、“红包”等医德问题所导致的医患矛盾,也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人们希望得到的,不再是卫生监管部门的辩解,而是完善制度,狠下决心,严厉惩处不良医务人员的行为———这或许是目前挽救医德的最有效方法。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