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份的发电量增幅从7月份的13.5%上升到16.4%,创出“21世纪的单月最高增幅” 资料图 |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张大伟制图 |
|
8月份,我国工业增加值增幅与发电量增幅之间出现背道而驰,对此,专家们认为 □本报记者 李雁争 阮奇
国家统计局近日连续公布的8月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工业增加值增幅与发电量增幅发生了背道而驰的异常现象。
昨日,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在接受上海证券报专访时表示,理论上来说,工业增加值、GDP与发电量的增长趋势应该保持一致,此次统计数字出现背道而驰,不能排除地方政府有意压低数据,放大经济放缓程度的可能性。
据了解,发电量是一个同步指标,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一个经济体或一个区域的经济运行状况。
8月份,我国完成工业增加值7356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较上月下降1个百分点,创出2005年3月份以来的新低。
同时,当月的发电量增幅却直线上升2.9个百分点,从7月的13.5%上升到8月的16.4%,创出“21世纪单月最高增幅”。
关于工业增加值与发电量的关系,国家电网公司电力调度中心副主任赵玉柱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进一步指出,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阶段,两者的相关性应该比其他国家更强。
赵玉柱提到,8月发电量的迅速提高不排除有季节因素。每年夏季都是用电高峰,特别是今年重庆等地出现了严重的旱情,导致华东、华中的发电量出现了较大增幅。
但是即便如此,全国的空调用电也不会超过10亿千瓦时,所以,赵玉柱认为季节因素不能成为发电量与工业增加值走势背道而驰的根本因素。
自从5月起,金属板块“升温”。国家统计局本周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氧化铝、锡、铜的产量分别增长56.4%、24.4%、24.3%。赵玉柱认为,以上高耗能产业的扩张才是发电量提高的主要原因。但是同时,赵玉柱也认为,高耗能产业的扩张更加说明了8月工业增加值增速不可能大幅下降。
哈继铭也认为,受到宏观调控的影响,全国工业增加值增幅可能出现下降,但是出现大幅度的下降决不可能,除非是地方政府瞒报了数据。
三种说法起争议 “宏观调控见效说”遭质疑
□本报记者 阮奇 李雁争
8月份统计数据出来后,工业增加值的增幅大幅降落,各大机构纷纷发表言论,认为宏观调控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甚至有机构乐观地认为,工业增加值的增幅回落,是存款准备金调整和加息后的立竿见影。
然而,工业增加值与发电量之间的反向变化,究竟真的是宏观调控见效了?还是地方政府操纵了调控数据?或是令有他因?
随着对气候因素的深入了解与对地方政府动机的分析,宏观调控见效说开始遭到了质疑。
经济生产仍然较热
国信证券认为,8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的大幅下滑显示工业生产受到宏观调控影响效果明显。与国信证券观点相同的还有中金、中信等国内知名的券商。
中信证券认为,调控的紧缩效果肯定对工业生产会有影响。投资增幅已经连续两个月大幅跳水,与6月份当月增幅33.7%相比,8月份增幅回落了12.2个百分点,回落不可谓不快。
但是同时,一些产业的强劲增长继续推动着发电量增速创出今年新高。8月份,原煤和发电量分别增长10.3%和16.4%;钢材产量增长16.6%;水泥增长21.3%……
对于发电量的异动,国信证券认为,扣除季节因素,8月份的发电量说明了当月的经济生产还是较热。
气候因素搅动“数据”
除了认为工业增加值增速的回落与宏观调控有密切联系外,中信证券也认为,8月份的气候因素也不容忽略。
8月,我国轻工增幅回落较大,12.7的增幅比7月的数据回落了1.3个百分点。但是事实上,宏观调控并没有明显打压轻工生产的迹象。
为什么轻工增幅会“自动”回落?此时,被国信证券所“扣除”的这个季节因素,就进入了人们视线,它就是8月份遇到的气候变动。
8月份,广东、湖南、江西等部分地区因台风影响受灾严重,重庆等地持续高温不退,气候的变化造成了这些地区近期经济增长放慢。
中信证券认为,因为台风等恶劣气候对轻工发达的沿海经济区的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导致这些地区的轻工增幅回落较大。
统计局数据显示,在工业增加值的整体增幅回落中,轻工增加值增幅回落比重工更为显著。而轻工增加值的增幅回落,又直接拉动了工业增加值的回落。
地方政府动机不容忽略
记者注意到,在发电量数据真实的基础上,如果地方政府少报工业增加值增速,则意味着多报了当地的GDP能耗;此外,由于工业增加值是GDP的重要部分,按照法人属地的原则进行统计,长期以来,地方政府经常“有意无意”地通过重复统计,提高自己的工业增加值,进而操纵GDP。
这就说明,为了突出政绩,地方政府应该是多报工业增加值,而不是像今年一样少报。
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部分正在换届的地方政府,其投资冲动与平常年份相比尤为强烈。因为在科学发展观还没有落地生根的情况下,通过投资来拉动GDP的增长依然是最便捷、最易掌控的手段,而降低基数则是落实投资的必要手段。以石化产业为例,如果沿江地区的石化业已经超出环境承受的负荷,新上项目将很难得到中央政府的审批。
此外,控制单位GDP能耗已经被中央纳入地方干部的考核体系。地方政府不难因此想到,在自己的上任初期,提高基数将更有益于完成20%的降耗任务。
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办公室执行主任王树茂认为,在节能的市场机制没有建立以前,必须谨防地方政府通过操纵数字来应对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