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基金 不能成为“铁公鸡”
[□本报记者 周翀] 2006-09-25 00:00

 

  张大伟 制图
  有关人士建议,应将面值之上的净值增长部分的70%分给持有人

  □本报记者 周翀

  

  来自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的50余只封闭式基金中,有10只自成立以来从未进行过分红,20只近4年来未进行分红,尽管今年以来封闭式基金的经营业绩不错,但却在经历着难堪的分红尴尬。

  在这10家彻头彻尾的“铁公鸡”封基中,只有3家上半年单位可分配收益为负数,其中基金久富上半年可分配收益已经高达0.28元,但仍未进行分红;近4年未分红的封基中,也只有4家基金上半年单位可分配收益为负,上半年可分配收益最高者基金兴安,有0.33元收益可供分配,亦未进行分红。

  过去几年,由于股市持续下降,基金净值低位运行,较少分红可以理解,但今年这10只封基净值增长相当可观。

  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副经理胡立峰称:“我们的统计显示,截至上周五,封闭式基金面值之上的收益(包括已经实现收益和未实现收益两部分)是389亿元左右,这其中体现为已实现可分配收益的部分6月30日为128亿元,目前大约为150亿至200亿元左右。长盛、易方达、博时、南方、大成、华安旗下有15只基金在4月份实施了2005年度的分红。对2006年度红利实施年内分红的只有嘉实基金公司和银河基金公司。”

  而在开放式基金方面,截至9月22日,今年以来100多只开放式基金已总计分红362余次,其中多数基金已分红4至5次,有的基金甚至进行了11次分红。“难道封闭式基金持有人是二等公民?”胡立峰如此问道,“既然《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已经明确封闭式基金一年至少分配一次,为什么封闭式基金就不能多分几次红呢?讲来讲去,这难道不是一个态度问题吗?”

  有意思的是,从基金公司的角度来说,其针对基金持有人的态度,竟然也根据基金类型的不同,有着明显差异化的表现。近日,某基金公司旗下的一只开放式基金产品进行了高比例分红,基金公司宣称这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本着及时足额分红的精神”做出的举动。然而,该公司旗下的5家封闭式基金却仍然没有分红意向公告。尽管其旗下封闭式基金的持有人提出,既然公司主张“为了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足额分红”是否可考虑对封闭式基金持有人也进行分红,却被基金公司告知,根据基金契约规定,其封闭式基金分红只能一年一次,持有人要得到分红,必须等到明年4月。

  “说到底,还是基金公司利益和持有人利益不平衡的问题,基金公司希望保持高净值,由此提取更多管理费,加上封闭式基金没有开放式基金的赎回压力,缺乏相应的市场约束机制,急持有人所急、想持有人所想的事情,在开放式基金上会很快办理,封闭式基金上就要等等了。”胡立峰分析说。

  胡立峰认为,在封闭式基金改革的过程中,分红问题必须得到解决,也很容易解决,关键是基金公司需要改变观念,在分红上多考虑持有人的利益。

  胡立峰建议,应对封闭式基金规定最低的分红比例,推动封基积极分红,并以此建立封基的市场化约束机制,重塑封基的社会形象,为封闭式基金改革争取主动。

  “这个比例不应低于封基收益的70%,通俗地说就是面值之上的净值增长部分的70%都分给持有人。”胡立峰说,除此之外,建议将封基产品提取管理费的费率进行结构调整,将管理费总额的1/3与其分红情况挂钩,2/3与净值水平挂钩。

  “这才是有效的、市场化的约束激励机制。与开放式基金积极分红的态度不同,封基之所以敢于不积极分红,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赎回压力,可以不把持有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分红来约束其运作。事实上,更好的保护持有人利益,也是基改的核心原则。”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