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光明
据报道,广州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申请已获得建设部批准,报告描绘出“2020年健康安全、人人享有的新广州”将是:家家有车、人人月薪过万,从“发展”成功迈入“发达”。
有趣的是,公众对于“家家有车、人人月薪过万”的美好规划似乎并不买账。这一规划是太超前了,还是太虚无了?家家有车倘若真的实现,首先就面临着交通问题。规划纲要预测,到2020年,广州将承载1500万人口,以三口之家计算,广州市将有5 00万辆小车,广州市能够承受得了吗?事实上,在目前,交通问题就是令各大城市头痛的难题。9月20日发布的《2006年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指出,一些大型城市之所以在这次公众调查中的排名不太理想,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在交通问题上被“拖了后腿”。
其次,停车问题。据9月22日公布的《广州城市交通发展纲要(草案)》披露,2005年底广州市新七区合法标准泊位达到22万个。规划到2010年,新增小汽车停车位25万个,小汽车停车位总数达到53万个。在小汽车数量增加好几倍的情况下,小汽车停车位仅增加一倍,那么多的汽车停在哪里?
再次是燃油问题。《学习与探索》曾撰文指出,保守估计2010和2020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将分别超过1.5和2.0亿吨。如果中国的汽车人均拥有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那么,全世界的石油出口量也不能满足要求;如果中国的轿车发展达到美国那样的水平,全世界的石油产量也不够使用。当“家家有车”实现的时候,燃油从哪里来?油价将涨到何等地步?
我们处在一个资源日益紧张的时代,节约资源乃是大势所趋。在许多国家提倡骑自行车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今天,将“家家有车”写入规划是与节约理念相背离的。
还有土地问题。汽车是吞噬土地的无底洞。美国学者艾伦·杜宁说:“汽车所到之处,铺筑的地面就扫荡了这里的土地———田地变成了停车场,森林变成了汽车道。”在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广州市如何给这些车辆找到“出路”?广州的规划披露,到2020年城镇人均公共绿地要达到15平方米,在汽车成倍增加的前提下,这一目标能够实现吗?
除此,还有诸如汽车尾气污染、交通事故等一系列难题。城市规划是建设一个城市的方向,这个方向应该是务实和科学的,而不是为了逞一时之快。事实上,像把“家家有车”写入城市总体规划的做法,即便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也是非常罕见的。现在,有多少房奴在盼望着早日解脱,又有多少家庭因为教育、医疗等问题苦不堪言,如果能帮他们将负担去掉一些,他们就已经谢天谢地,哪里还指望买车?公众对“家家有车”报以嘲笑,与此不无关系。
当今世界上许多城市都在重视公共交通的建设,而不是鼓励“家家有车”,不少地方还开展了“不开车”运动。工程院院士邹德慈说,私人交通是公共交通的天敌,不能无止境发展。国家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也在论坛上提出,城市应该“以人为本”,而不能“唯车是尊”。这些观点是务实的。
城市规划应该强调公共交通的建设,让公众去掉过度依赖私家车的观念,多利用公共交通资源,既有利于节约和环保,也有利于交通畅通与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