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忽视畸形投资中的失业之痛
[□邹平座 张华忠] 2006-09-25 00:00

 

  邹平座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价值理论、金融理论与实践。

  □邹平座 张华忠

  投资畸形根源于金融市场的低效率

  从中国投资的现状来看,自然资源在畸形投资的引导下,出现了枯竭的危险。经济增长并未带来就业的相应增长,经济增长中的技术和知识没有与投资增长同步。总结起来,中国金融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所引起的畸形投资的状况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金融制度缺陷和金融生态恶化导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金融市场的出口和入口基本被堵塞,新的银行难以进入,金融业对于民营银行和中小银行仍然是困难重重。坏的银行出不去,它们占据大量的金融资源,这些金融资源是严重低效率的。

  从国有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过大的国有经济成分决定金融资源必须流向国有企业,形成了银行“贷大贷多贷垄断”的问题,同时也不利于中小金融机构的形成。中国新生的经济力量需要新生的金融资源的支持,但这一通道一直没有打通,这样形成了长期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畸形投资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恶性循环。这种状况阻碍生产力的解放,形成投资增长与失业并存的扭曲状态。

  2、资本市场不能有效配置金融资源,也阻碍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就业市场的形成和发育。资本市场的形成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企业融资关系的形成一般情况下第一步是私募,第二步是ESOP和资产证券化等,第三步是产业基金、信托基金等,第四步才是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三板市场等。中国的资本市场几乎是一步就跨到了第四步。由于第四种方式融资门槛很高,对于初步发展的中小企业来讲融资成本巨大,使得资本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严重的畸形。

  我国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银行贷款来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企业负债率普遍比较高。发达国家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一般水平为5:5,而我国目前为3:7,且因证券市场长期低迷,难以吸引长期投资者,融资功能不断下降,所以直接融资比重有继续下降的趋势。

  3、关系型融资使得投资过分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倾斜。在国内的银行信贷方面,关系性融资的特征十分明显。根据人民银行的调查统计,大约70%的银行贷款投向大中型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十分有限。这种投资结构,与目前我国各种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正好相反。这种结构上的扭曲,必然导致金融资源的错配和资金使用的低效率,并导致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日趋严重。日本、韩国的发展经验表明,中小企业解决的就业量占总量的70%至80%,中小企业才是吸收富余劳动力的主力军。要使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同步,必须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金融资源的配置只有向中小企业倾斜,才能实现配置效率的提高。

  从金融体制看,我国缺少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中小银行,不仅数量严重不足,而且面临进一步发展的诸多障碍。民间资本难以进入银行体系,即使有少量民间资本得以进入银行业,也因受到行政控制而无法真正按照市场准则运行。所以,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深层原因是制度障碍以及转轨时期的制度创新。

  4、地区间资金配置不平衡影响金融效率,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农村金融长期供给不足。我国的许多金融政策没有充分考虑到地区差异,表面上人人平等,但由于地区间要素禀赋不同,无差异的金融政策造成了实际意义上的不平等。例如,名义上支持中西部的相关政策,其政策效果却可能导致资金的倒流,国家支持中西部发展的资金,大部分用于购置东部地区企业生产的机器设备等,实际上是支持了东部的经济发展。

  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农信社虽然在农村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其能力有限,在较多欠发达地区,正常的信贷需求也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加大农村信贷投入力度。

  5、大量资金流向投机性交易易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由于通往中小企业、个人自主创业、农业和服务业的金融通道的堵塞,银行过多的流动性投向了投机性交易,如房地产、股市、期货炒作。一旦资产价格发生剧烈下跌,就会使金融业产生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这样产生的。

  转轨国家经济的资产价格的波动性是诱导过度投资的主要原因。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中,价格的管制性特征是比较明显的。利率除被管制时,过低的存款利率剥夺了存款人的利益,为大银行取得资金,流动性过剩提供了便利。过低的贷款利率又会形成金融资源配置的租金,助长金融腐败,同时也是金融市场的收益与风险不对称。这样客观上形成了风险较不确定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6、金融资源配置存在严重的“短期化”特征。对于中国经济中出现的长期与短期矛盾,我们可以诊断为是短期化挤压下的经济失调。而宏观经济失调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在于国家资产投资需求增长过快,而与此同时消费需求增长乏力,从而使总供求关系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严重影响着经济运行的均衡和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近年来,政府行为的短期化,不仅形成了重复投资,也造成了一些行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

  金融资源在不同行业间的不合理配置,也导致了中国经济的结构失衡。中国城镇2006年首季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超过35%的省份达16个;在三十个制造行业中,投资增幅超过四成的也达16种。出现这种情况,与一些地方政府掌握大量投资资源并强调大企业战略有关,归根结底与我们的金融体制有关。

  7、中国金融市场存在“过度竞争”和“垄断”并存的格局,这种格局加剧金融资源的错配,投资畸形恶化。一方面已有的金融企业进行粗放型扩张,为了争夺存款资源,把贷款与存款挂钩,使资金剩余的企业更加容易得到贷款,资金需求大的中小企业贷款更加困难。很多大企业很容易进行大规模的扩张,造成产能过剩。在中国中小企业和个人创新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实为金融原罪,令人痛心疾首。

  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准入的渠道没有理顺,中小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十分困难,符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和个人创业投资需要的中小银行和创新性银行没有产生,实质是存在金融垄断。这种垄断形成了对中小企业和金融产品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剥夺。

  8、金融资源错配的内部原因是银行业内部管理体制和定价机制不健全。银行不敢向中小企业贷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的不足。面对众多的中小企业客户,在收集信息上如果没有高的技术水平和风险管理水平,由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极易形成不良贷款。

  对于中国的金融资源错配问题,除了金融市场的问题以外,金融机构内部存在的问题是重要的方面。很多金融机构的定价能力很差,利率管制下也存在着垄断和大量的市场租金,这种租金成为一些内部信贷人员捞取个人好处的内在机制,还有金融职业道德的缺失,这些因素是导致金融资源配置失当的一个原因。

  “失业之痛”归根结底痛在经济的不可持续发展和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从劳动力供应看,每年大约共有2700万劳动力需要寻求就业岗位。而从劳动力需求看,畸形投资下的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会带动约0.4%的就业增长,但到了目前,这一拉动作用降低到只有0.1%左右。

  由于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形成畸形投资,畸形的投资又形成了产能过剩和就业不足,经济发展难以达到充分就业下的均衡,使社会生产力被束缚,经济增长方式难以得到改善。中国的失业之痛,痛在经济基础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痛在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和新生力量被破坏,痛在大量的优秀人才和优秀企业被埋没,痛在社会分配不公损害社会福利,有悖于和谐社会的原则。

  1、畸形投资阻碍了自主创新,导致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才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力量。但在当前畸形投资的背景下,这种途径出现了阻隔。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劳动力供给过剩的经济,工业化的进程应该能维持更长的时间,经济增长的空间还会很大,而畸形投资导致了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妨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在于培养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企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创新能力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目前,畸形的投资结构导致我国企业缺乏自我发展的创新机制,不少企业在需求约束环境中还是靠牺牲效益的“价格大战”来保住市场,不能通过创新形成新的市场增长点和效益增长点。

  2、失业之痛,痛在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和优秀的人才被埋没,经济发展急需解放这些生产力。畸形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过分地依赖于制造业的发展。导致的现象之一是:大量大学生毕业即失业。中国大学生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大学生的比重远远低于经济发展水平所要求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却出现大学生就业困难,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

  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于充分就业。中国充分就业的实现最终要依靠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和个人自主创业。近几年来,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和社会的培训,形成了十分庞大的人才队伍,这些人是中国劳动生产力的主力。培养这些人的教育成本是十分巨大的。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对人才的浪费,还打击人们的教育极积性,最终形成劳动力供给的恶性循环。

  3、畸形投资形成的失业,使经济长期处于不充分就业的非均衡状态,进一步影响就业,形成不良循环。畸形的投资政策也导致金融资源过多配置于一些垄断性企业或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些企业在非平等的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从而失去了改善经营、提高效率的动力,失去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进取心,科技含量低,不能使消费者满意,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4、畸形投资中的就业之痛,痛在社会分配不公损害社会福利,影响社会和谐。畸形投资引致畸形的产出,形成畸形的分配格局。不公的社会利益结构。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了收入差距,损害社会生产力,又反过来进一步引导金融资源的错配,因为银行资金总是流向有钱的地方和经济体,又进一步形成不良的循环,长期积累势必影响社会和谐。

  “分配不公”已在我国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对于我国社会生活领域的影响极为巨大,也给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带来了潜在危机。同样,畸形投资导致基本价值资源不能形成最优的生产力,大量的人力和技术资源被浪费了,不可能形成均衡水平上的总产出。当前,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路径是改变生产力中体力劳动、知识技术和自然资源的比例和组合方式,通过提高生产力中的知识技术和劳动者的技能,提升创造价值的能力。这和熊彼特的创新价值论是完全一致的。

  上半年中国GDP增长速度为10.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9.8%,但投资增长导致经济高增长并未带来高就业。相反,却出现了就业困难。究其原因是投资畸形所致。经济中的投资畸形是指由于金融资源错配引起的投资结构失调,投资效率低下。当前中国金融问题的所有症结都可以归结到金融资源错配这个问题上来,如房地产投资过热、银行流动性过大,大量的资金用不出去,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失衡,资本市场发育不全等。不解决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下降问题,迟早都会发生金融危机。

  畸形投资不能有效增加就业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没有解放生产力。中国真正的生产力存在于无数的中小企业和劳动者中。由于传统的关系型融资的存在、僵化的金融制度以及习惯性的投资观念,中国当前的金融体系没有能够形成通向中小企业和个人创业的融资机制,中小企业在金融市场的博弈中是弱势群体。但是,金融市场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障碍,大量资金流向大型企业、投机性交易和房地产,形成经济泡沫。

  当前的中国经济增长远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经济也处于非均衡的畸形状态。畸形投资中的失业之痛就是中国的金融业之痛、中国的经济发展之痛和中国社会发展之痛。

  就业增长与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紧密相关

  建立一个有效的金融市场是当前金融改革的突破口,着力点在于改革金融市场的准入与退出机制,提高资本市场的配置资源的效率。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民间资本市场的形成。

  一、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制度创新,打下合理配置金融资源的坚实基础

  首先要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积极发展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完善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其次,建立起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功能互补、协凋运转的机制,降低银行业的准入门槛,打破当前由几家商业银行垄断的局面,从而使多元化的金融主体能够适应多类型、多层次金融资源配置的需要。银行在对外资放开的同时,也应该对国内的民间资本放开,允许并推动民营银行的诞生,为企业融资拓宽渠道,也为银行分担金融风险。

  第三,鼓励金融工具创新机制,金融市场优化配置的功能就越强。实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有赖于培育多元化的金融微观主体。

  二、建立相关配套制度,促进和保证合理配置金融资源

  第一,建立中小企业资金支持系统。首先,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可以缓解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短缺的矛盾。自1999年6月以来,已组建300多家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用担保机构,至今已筹集资金100多亿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为非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融资渠道。但要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仅仅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还不够,必须建立中小企业资金支持系统,如美国在建立小企业资金支持系统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第二,在资金配置上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政府不能干涉企业具体的产品开发,但是作为重要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竞争性技术、前瞻性技术和战略性技术,国家一定要加大投人,从而引导和支持企业不断加大这方面的投人,因为这些技术是企业增强创新能力的基础。

  第三,鼓励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解决市场需求不足、收入差距和就业问题,在融资等方面给平等甚至优惠政策。

  此外,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这不仅包括经济体制改革,还包括干部考核机制的改革。要扭转数字出政绩、政绩出人才的倾向。要从改革和结构调整中寻求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内在活力。严格考核各地的真实失业率以及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指标,不要仅仅以经济增长总量作为唯一的考核指标,避免地方经济向畸形结构发展。

  三、合理配置金融资源,突破二元结构障碍

  为农民工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随着城市化进程特别是现代就业的发展,要逐步地取消城镇和农村两种不同的就业制度。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限制,取消相关的政策性收费。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

  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低息小额担保贷款,鼓励个人创业,帮助他们实现创业致富,以及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由此推动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对扩大当地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未来扩大就业,缩小地区差别,城乡差别的重要手段。

  四、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矫正畸形投资的同时,提升要素价值。近几年我国重化工的发展趋势不仅会带来我国的能源危机,而且会使得我国投资效率进一步恶化,资本密度加速上升,影响中国经济长期持续稳定的增长。应当引起足够重视。我们应当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生成更新更好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通过加大对教育、科技的投入,形成先进的知识技术,提高适应自然、保护自然环境的能力,通过改善医疗保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劳动力要素价值。

  要通过增加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增加农村就业。支持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例。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发挥其后发优势,分散东部地区的就业压力。继续改善教育,加强社会和企业的培训服务,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就业保障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邹平座 张华忠)

  ●中国GDP增长速度2006年第二季度为11.3%,但据估算,实际的城镇失业率高达16.36%,而理论界公认的失业率警戒线为9.7%。投资增长导致经济高增长并未带来高就业。相反,却出现了就业危机。究其原因是投资畸形所致。

  

  ●当前的中国经济增长远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经济也处于非均衡的畸形状态。畸形投资中的失业之痛就是中国的金融业之痛、中国的经济发展之痛和中国社会发展之痛。

  

  ●中国金融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所引起的畸形投资的状况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八点:1、金融制度缺陷和金融生态恶化导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2、资本市场不能有效配置金融资源,也阻碍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就业市场的形成和发育。3、关系型融资使得投资过分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倾斜。4、地区间资金配置不平衡影响金融效率,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农村金融长期供给不足。5、大量资金流向投机性交易易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6、金融资源配置存在严重的“短期化”特征。7、中国金融市场存在“过度竞争”和“垄断”并存的格局,这种格局加剧金融资源的错配,投资畸形恶化。8、金融资源错配的内部原因是银行业内部管理体制和定价机制不健全。

  

  ●中国的失业之痛,痛在经济基础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痛在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和新生力量被破坏,痛在大量的优秀人才和优秀企业被埋没,痛在社会分配不公损害社会福利,有悖于和谐社会的原则。因为,1、畸形投资阻碍了自主创新,导致经济发展不可持续。2、失业之痛,痛在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和优秀的人才被埋没,经济发展急需解放这些生产力。3、畸形投资形成的失业,使经济长期处于不充分就业的非均衡状态,进一步影响就业,形成不良循环。4、畸形投资中的就业之痛,痛在社会分配不公损害社会福利,影响社会和谐。

  ■看点

  导致失业的原因是什么?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邹平座和张华忠从一个非常独特的角度指出了投资畸形导致了就业危机,而导致畸形投资的根源又在于中国金融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由此,将失业问题与当前整个中国经济的运行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在金融视角下分析失业问题,实现就业增长是与中国金融制度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机制和提高投资效率等问题密切相关的。这一分析视角和独特的观点是非常有启发性的,也值得大家注意。

  ———亚夫

  ■编余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