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同海:国内炼油商成本压力仍较大
[□本报记者 徐玉海] 2006-09-26 00:00

 

  陈同海
  □本报记者 徐玉海

  

  作为国内最大的原油进口商的掌门人,中国石化董事长陈同海在昨天举行的中国石化股改方案现场表决会议上表示,当前国际油价有所回落,适当缓解了公司炼油板块的压力,但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家定价机制仍有差距。而新的国家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实施,将有望更好地协调业务板块之间以及与消费者间的利益关系。

  陈同海表示,尽管布伦特和WTI原油已跌至60美元/桶左右,但目前国内成品油出厂价约为58美元/桶(汽油、柴油折合平均价),仍然低于国际原油价格。考虑从采购原油到生产成品油之间还有成本,如果炼油板块不亏损,则原油价格就要在55美元左右。对于相关情况,中石化等相关企业会向发改委等部门进行解释说明。

  陈同海说,中石化是世界上前几位的原油采购商,每年从国际市场上的采购量都在1亿吨左右,从股东利益出发,公司改革创新了采购机制,平均采购价格要比市场价低3美元/桶左右,仅去年,中石化节约采购成本就达22亿美元。但这并不足以完全消化原油价格上升的影响。

  陈同海表示,目前国家已推出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将进一步缓解炼油板块的成本压力。这一机制并不是与国际接轨的,而是按控制成本法进行定价的。

  之所以采用这种机制,陈同海表示,是由于不仅国际原油价格受到国际大型炒家炒作的影响,而且国际成品油价也受到炒作。这使得国际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之间的差距扩大到了最高20多美元,这样的炒作因素,不应该转嫁给国内的消费者。而要将其剔除,就要以原油价格为基础,进行成本法核算成品油价格。

  他透露,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前,国内成品油出厂价比国际成品油价格低2000至2500元左右,比按成本法计算的合理价格低900至1300元左右;而此轮原油跌价后,国内成品油价格还比成本法计算的合理价格低500至700元左右,比国际成品油价格低1500至1800元左右。这就意味着,即使新机制完全执行,国内成品油也低于国际价格。这种政策的结果,是既保持了炼油板块不亏损,又能够使国内消费者不受投机影响而利益受损。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