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喜玉
昨日G韶能一则重新确定定向增发底价的公告,折射出了“破净”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所遇到的新难题。
G韶能昨公告称,按照国资管理的相关规定,公司董事会现确定2006 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价格不低于发行时的每股净资产。而G韶能的定向增发预案早在今年5月就已提出,并经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当时确定的发行价格是不低于该次董事会会议决议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收盘价均价的90%。
G韶能 2006年中期每股净资产为3.8元,8月29日实施分红派息方案后摊薄的每股净资产为3.45元。G韶能5月25日公布定向增发预案时的收盘价为3.72元,但截至昨日收盘时公司股价已跌至3.33元,远远跌破了每股净资产。G韶能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公司昨日的公告是应证监会要求发布。主要原因是公司股票二级市场价格和原定向增发价格已经远低于最新每股净资产。虽然并无明文规定,但不能“破净”已是相关监管部门的共识。
从G韶能情况来看,定向增发价不低于每股净资产的“底线”,将为一批目前估值较低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带来新课题。依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应当满足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90%。加上每股净资产的价格“底线”后,一批估值水平较低,甚至股价已经“破净”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难度就显而易见了。
市场人士指出,定向增发虽因其便捷灵活等优势获得追捧,但并不适合所有公司。对目前估值水平较低、股价接近每股净资产的上市公司来说,采用定向增发的再融资方式显然并不“划算”。其中实力较强、未来景气看好的上市公司,采取可分离交易可转债等其他再融资方式可能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