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公司金融学》 朱武祥 蒋殿春 张新 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05年12月出版 |
|
—评《中国公司金融学》 □阎大颖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就在国内学术界对我国长期以来金融学教学在学科定位和知识体系方面的失当展开热烈争论和全面反思时,对于现代金融学的规范化研究同样陷于与国际脱轨的尴尬境地。不少国内学者和业内人士不仅对现代金融学的理论精髓和前沿进展缺乏深入全面的掌握,即使是对初步了解的原理假说也仅仅能够牵强地套用于我国的现实金融问题,由此在实证文献中才会出现诸如“中国资本市场已达到弱有效性”等脱离现实的结论。至于以资本结构和融资决策为核心命题的公司金融学,由于我国特有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资本市场的无效性,难以吸收和借鉴西方的经典理论,更陷入了越来越边缘化的困境。
三位学术思维活跃、有志开拓创新的中青年学者———朱武祥、蒋殿春和张新合著的《中国公司金融学》因此就被赋予了一种特别的意义,毕竟这是一本77万字的西方公司金融理论在中国实证研究的文集,为创建中国公司金融学本土化、国际化与规范化的研究进行了意义深远的探索。
从上市公司的价值判断和资本成本估算开始,依次涉及首次公开发行、配股和增发等再融资、分红派息,再到并购重组,当前西方公司金融最核心的命题在书中按其在企业成长周期中的逻辑顺序逐一展开,各章内容紧密衔接,又自成一体。尤其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源于成熟资本市场的理论假说在检验中国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的诠释和拓展。
《中国公司金融学》的最大收获体现在五个方面。
首先,体现了中国公司金融学本土化与规范化研究的有机契合。书中各个专题均严格遵循学术论著的国际通行范式,背景综述、理论分析、建立假设、实证检验和结论阐释循序展开。研究中兼顾了定性与定量分析,言必有据、分析恰当。作者避免了以往研究中常见的或空泛议论或只证不评等欠缺,运用西方经典理论和规范方法对中国上市公司特定的投融资行为作科学剖析,把国内诸多公司金融问题嵌入国际主流学术研究的框架之中。
其次,这本书实际上是将国际金融学界近年来的代表性理论用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证检验。如在资本结构、股票配股增发、可转换债券发行、股利政策、控制权市场及并购重组等各章,作者旁征博引,先经过系统的文献综述,再归纳出代表性成果,使读者能够便捷地掌握当前公司金融学各领域的国际发展现状和前沿趋势。因此该书也可以说是对近几年国内外公司金融主要研究成果的一个阶段性总结。
第三,作者从实证结果中发现我国资本市场和金融体制方面存在的痼疾,并最终落脚于具有实践意义的对策建议。如对新股发行超额收益这一国内外普遍现象的实证加以适当修正的基础上,高度概括性和针对性地提出10个紧密关联的基础假设,据此建立起适用于实证检验我国新股发行溢价的多元回归模型,再从实证结果中总结出我国新股发行首日涨幅的决定因素,进而揭示监管政策、投资者结构、发行方式、供求关系等存在的深层弊端,最后切中肯綮地提出股票一级市场必要的制度建设方案。类似地,在可转换债券发行、股利分配、配股增发等行为的成因分析中,也都遵循了这种透过共性表象特征深入特定成因,再提炼实践对策的研究思路。
第四,是对中国资本市场独有现象的特色研究。如中国上市公司“系”现象研究一章,首先客观评价国内学术界两种观点,然后结合国际经验对“系”现象的范畴给出了恰当界定,再以大量数据资料,运用规范的实证方法和清晰的图表分析,向读者生动展示中国上市公司“系”的主要类型、特征和成因,最后就这一现象对宏观经济发展、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和企业融资成长等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经济功能深入剖析,从而将中国资本市场现实问题的解析上升为以充分的经济理论为依托的严谨学术论证。这在A股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并购重组行为动机等专题研究中也有充分体现。
第五,是前瞻性地指出中国公司金融学未来的研究方向。作者从林林总总的金融学命题中捕捉到了两个中国学界值得注意的关键命题:其一是公司资本成本估算这一融汇公司金融学、投资学、宏观金融学及资本市场等多领域知识的命题。资本成本最小化是公司金融学全部理论命题的基本前提,然而迄今为止我国尚未构建起成熟的资本成本估算理论框架。该书则在开篇第二章即在吸收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国内上市公司资本成本的估算进行了开拓性的探讨。其二,金融学与法学的交叉研究。法与金融学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公司金融学界新兴的研究领域,它标志着公司金融学从单一地考察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决策行为特征转向关注法律制度约束的影响作用。换言之,现代金融交易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法律特征,金融立法的有效性也需要从金融学和经济学角度来判断。鉴于中国的金融法制尚未健全,金融立法和监管问题的研究在国内具更为突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正因如此,本书不仅对关于融资、定价、股票交易和并购重组等涉及的法律监管问题提出建设性构想,更在最后专辟一章对内幕交易的立法和监管提供了开拓性的经济学分析。
(作者为香港城市大学金融学博士,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