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捷 王宏斌
作为国内A股市场全流通并购第一案,G武商控股权的争斗似乎并未结束。
在市场向全流通过渡过程中,发生这样的控股权之争,并非在市场意料之外。但本是投资和引进投资的战略伙伴,而今走向了收购与反收购的对立面,甚至要对簿公堂,那就有违初衷了。
在武汉国资与银泰系由合作伙伴变成收购对手的过程中,双方都互相指责对方先“失信”。其实,无论谁先失信,都不应该成为另一方失信的理由。 现在要争论出谁是先失信方已无意义。重要的是,双方是否还能按照诚实守信、互惠互让的原则,协商解决当前的分歧和问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并购重组行为相当普遍,但能否成功,关键要看合作双方对并购式的重组是否具有互信互惠、协商共赢的理念,并体现在合作的每一个环节上。这就要求引进方对资本的逐利性具有清醒的认识,既不能为了风险防范,缺乏智慧地简单抵制,更不能草木皆兵,要给投资方以必要的空间和信任。 就投资方而言,既不能忽视人们传统思维中对市场化的重组并购具有的抵制、排斥和过度警觉性。更不要丧失诚实守信原则,强行恶意收购。
G武商的控股权之争发展到今天,显然事先缺乏一个科学完善和符合市场规律的合作方案。或许正因此才使得双方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产生分歧。
G武商多年来徘徊在亏损和微利边缘,如果说武汉国资作为大股东,多年没进项是“愿挨”的话,那G武商其他股东投资无回报,则实属被迫与无奈。与武汉广场合资方每年几千万投资回报的事实对比,人们不能不对G武商的公司治理产生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