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望 随着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目前更应重视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因为这是金融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我国金融人才的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原因涉及用人机制、观念认识、教育体制、激励奖惩、在职培训、招聘方式、经营模式、社会环境、人才流动等等。为此笔者提出,根据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要求,要加快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队伍,在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同时,应重视金融人才的心理素质培养、内外成长环境、培养职业操守、教育方式创新、分配激励机制等五个方面的问题。
金融人才问题是个经常被议论的话题。金融人才的培养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和培养途径去探讨,如战略性人才、管理性人才、业务骨干或专业技术人才、尖端人才等等。随着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扩大,目前更应重视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因为这是金融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从实践中看,人才素质是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不仅指人才的专业技术或管理能力,而且还包括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观念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道德修养等诸多方面,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只有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才能使专业技能和专才更好发挥实效,释放人才竞争力的总体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出更多的对金融业发展具有突出贡献的尖端金融人才。目前我国金融人才的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用人机制、观念认识、教育体制、激励奖惩、在职培训、招聘方式、经营模式、社会环境、人才流动等等。根据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扩大的要求,要加快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队伍,在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同时,应重视以下若干方面的问题。
一、 要重视金融人才心理素质的培养
金融是现代经济社会的核心,既容易受各种因素影响,也对社会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和作用,可以说现代金融业已经开始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金融业的核心地位,首先就要求金融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包括心理素质。否则金融业就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难以真正发挥核心作用,相反还会不断产生风险,影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金融业更是风险行业,又是与货币、财富、虚拟资本等打交道,既要经历金融市场变化惊心动魄的考验,又要随时抵御各种财富与金钱的诱惑;既要努力创新,不断进取,以满足社会对金融服务的多元化需求,又要保持清醒头脑,慎重从事、管理好行业的风险。所以金融行业的发展特点,决定了金融从业人员容易面对诱惑,容易遭受挫折,尤其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研究表明,我国青年一代普遍存在意志薄弱、挫折承受能力脆弱、适应能力差、依赖性强、缺乏自信、骄傲自满、情绪自控能力低、淡漠等心理方面的问题,这在金融从业人员中都有反映。金融业暴露的一些案件,出现的一些风险,与从业人员经不起诱惑,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有较大关系。
造成心理素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忽视人才心理素质的教育培养是一个关键问题。虽然目前基础高等教育中开设了心理素质教育,也增加了心理辅导等服务。但在企业等实务部门,则普遍缺乏职业心理素质的培训和教育。金融业也是如此,少有对金融从业人员进行持续的行业心理素质培训。而人的素质问题,不仅仅反映在某一个或两个方面,而是全方位的综合问题。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提升人才的能力至关重要。一是可以增强创造能力,能立足于本职工作基础上创造思维与创造性工作。二是能增强学习能力。能肯于学习,善于学习,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三是能增强合作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四是抗挫折能力。有良好稳固的心理素质,才能具有坚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与较强的生存发展能力。
要加强金融人才心理素质的培养,一是要运用心理测试等专业手段加强对人才的性格、潜能、情绪等的分析研究,并与岗位配置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使人才技能与岗位配置管理更加有效。二是要结合金融行业要求,确立良好的心理素质标准,使心理素质培养程序化、科学化、持续化。三是要加强心理方面的咨询和教育。要学会观察发现员工情绪和心理问题的方法,高级管理人员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工作方法,改变传统简单的思想工作方式,才能有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要重视改善金融人才的内外成长环境
人才综合素质的塑造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外部环境一般指人才的基础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实践和社会舆论监督等。人才成长中能否形成独立、自力的意识和观念,舆论及市场能否及时监督金融从业人员的行为,对金融人才素质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内部环境主要指金融机构内部对人才的重视,人才成长、培养和选拔机制等。其中,金融机构的高层是否真正重视人才问题对人才整体素质提高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为高层行为和理念往往决定企业文化的形成,自上而下影响着各业务条线和各部门对人才的观念及培养方式。如果没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不利形成良好的人才基础素质,从业后需要花费较大成本进行再塑造。而没有良好的内部环境,原先较优秀的人才也会被环境所影响,就会出现可怕的让人才变庸才的情况。目前,一些金融人才虽然学历较高,但存在眼高手低、人际交往能力差、缺乏合作能力等问题。关键原因之一是缺乏良好的内外环境,扭曲的环境往往会改变人的性格和综合素质。就金融机构内部看,许多尚没有真正建立良好的人才文化,没有建立科学、持续的人才培养、使用和储备机制。有的根本不尊重和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只停留在口号上,许多培训往往事倍功半,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日见下降,人才流失也就难免。这种环境下,再单方面指责人才素质不高就显过分了,而应从自身的人才成长环境上多找问题。
改善金融人才成长外部环境,首先是整个社会要为人才的独立实践创造条件,家庭、学校、社会都应让学生从小学会自立,学会适应社会,学会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学会动手能力,学会创新能力。二是根据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管理的要求,要及时建立并完善金融不良人员信息库,增强市场监督,将不良人员坚决清除出去,以此增强对在职人员的制约。在金融机构内部,关键是要从高层做起,为人才的培养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形成从上而下尊重人才的氛围,形成良好的人才文化;要为人才成长和事业成功设立多种渠道,避免“千军万马”争走管理岗位一条道路的缺陷,建立多种成才标准;同时,要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特别是国有的金融机构,要大胆改革分配机制,加大向人才倾斜力度。
三、要重视培养高标准的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
就金融人才而言,高标准的职业操守非常关键。这是有效管理风险的重要因素。虽然风险管理具有严格的制度为保证,但如果没有人的有效管理,制度执行力就会大打折扣,或增加风险管理成本。职业操守中,金融道德又是主要的,首先是要诚实守信。金融业本身是经营信用和风险的行业,依靠强大的信用为依托,才能维持自身经营。所以,金融职业操守中必须非常注重诚信。作为金融人才,将主导诚信经济和诚信社会的自然是诚信的人才。人才素质应以诚信为本。目前的确存在"高学历、高技能、低诚信"的金融从业人员。贬低了人才的价值,也使整个金融人才诚信意识受到不良影响。第二是要确立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具有自觉保护金融消费权益的精神,确立公司社会责任的理念,就是要关心相关利益人的意见和利益,实现和谐发展。第三,金融人才还必须具有新的观念,整体意识,开拓精神,不仅要学会生存,学会合作,还必须学会负责,具有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与负责精神。第四,金融业又是特殊的进行风险管理的服务行业,应更加注重文明礼仪和言行仪表的,因为服务水平和行为规范的高低,直接反映出金融机构内部经营管理水平,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风险管理能力和安全性,是给社会百姓和企业第一个直观的印象。
各金融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和金融机构,应结合本行业和机构实际,以培育良好的金融职业道德为核心,进一步完善行业的职业操守和服务规范,大到牢固确立诚信、谨慎、创新、自律、廉洁等金融职业操守原则,小到规范的言谈举止等文明礼仪,以此作为树立金融机构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服务质量和有效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并使金融业成为带动其他行业文化发展的楷模。
四、要重视金融人才培养教育方式的创新
这是提升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又一关键环节。我国金融行业人才培养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基础性教育;二是职业的再培训。惟有创新,才能使我国目前金融人才培养富有成效。在基础金融教育改革中,一是要引进案例式教学。以加深学生对金融专业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国外大学财经类专业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地位十分重要。在制作金融教学案例过程中,要加强院校与金融机构的有效合作,金融机构应增强主动性,多为院校提供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二是强化模拟教学。尝试在具体操作性金融业务中进行模拟教学。如在“证券投资学”、“银行会计学”、“国际金融学”等课程中进行模拟教学。增强专业学习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三是“走出去,请进来”。要多创造条件让学生到金融实际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去实习和学习。同时,学校可聘请金融实际部门的专业人士给学生讲课或办讲座,使学生把握最新的金融发展状况与趋势,强化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对于在职培训教育机制,也要努力创新:一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培训,充实人力资源部门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人才,提升专业化人才培养和管理的能力。二是拓宽培训范围。要将专业技能与道德心理等其他知识培训结合起来进行。尤其要加强职业道德和操守的教育。三是引进新的人才培训手段,如国际上常用的人才综合素质测评技术,与实际工作岗位和能力结合起来,使人才最大发挥效用。
五、要重视对金融人才的分配激励作用
目前,业内经常指责和感叹的是对金融人才的争夺,批评挖人才和人才流动的不规范行为。指责人才缺乏对企业的忠诚,尤其是一些金融机构对在人才身上花费了一定的培训费后,对人才的流失颇有指责。人才的不规范流动固然有制度上的原因,有行业管理、内部制度以及人才自律诚信方面的问题等。但缺乏科学有效的对金融人才正向分配激励制度是一个重要原因。目前一些国有金融机构人才流失严重,不能说与收入分配机制落后僵化有很大关系。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种局面不改变,人才流失就难以制止。而一些中小金融机构虽然分配制度灵活,但也存在不规范,欠科学,无可持续化发展的情况,这种局面不改变,也无法真正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也无法使人才真正关心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缺乏科学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实际上也就是不重视人才的价值,也就无从谈人才的忠诚度和贡献度。
所以,需要金融机构进行激励考核制度的大胆改革。尤其是国有金融机构,要大力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目前国内一些大中城市的国有金融机构,借助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经营效益良好,具备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条件和环境。应进行金融人才的收入分配等激励考核机制的改革创新,有效调动人才主动性,能动性。改变以往单纯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机制,增强物质激励,使收入和贡献、才干真正挂钩,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能动性,使庸才变人才,良才变将才。(作者为上海银监局副研究员、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