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晓明 管理咨询顾问,专栏作者 现居美国达拉斯市 |
|
美国雅虎的首页头天新闻9月22日转载了今年《福布斯》美国富人榜,但十几分钟后,头条就换成了有关流行歌星布兰尼的消息。如果用门户网的头条来测度美国公众对新闻的关心程度的话,《福布斯》富人榜敌不过布兰尼的一点生活小事。 说实在的,我并非是那种有兴趣关心布兰尼私生活的人,对富人榜我也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但如果我可以选择布兰尼花边新闻还是阅读富人榜的话,我仍然要选择阅读富人榜,当然,我不会把注意力聚焦到富人们的资产数字。我知道《福布斯》每年推这个富人榜排名并非是只在意资产的数字,它更愿意传达这样一个概念,即美国大多数富人的财富是如何积累的以及财富积累的速度,因此《福布斯》在发布排行榜之外,总要刊登一些解读富人致富的文章。
在今年配合富人榜的几篇文章中,最吸引我的是那篇 “创业者的绝窍”,这其实是《福布斯》对排行榜上的一些富人的提问,其中包括富人们的第一个工作是什么。被提问的富人都是白手起家,自己创业积累资产,没有谁是从上一辈继承财产的。其实,这也是美国富人榜的一个特色,在前10名富豪中,一半以上是自己积累的财产。那些被采访的富人创业者的第一个工作真可谓形形色色,但有一个共同点,按社会的标准,那些富人们的第一个工作都非常“低微”,比如有13亿美元资产的Arthur Blank的第一份工作是剪草、洗衣服,有12亿美元的Tim最初在杂货店装货,家产11亿美元的Danny Gilbert最早的工作是将自己在家厨房做成的披萨饼卖给邻居。
显而易见,《福布斯》要以这些超级富人最初的“低微” 的工作向世人表明,美国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地方。《福布斯》更是有保守(右派)理念的杂志,不像其他一些自由派(左派)倾向更重的财经杂志,《福布斯》没有在富人榜的旁边配一篇“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来评述美国世道的不公。当然,这并非意味着忽视世道不公的现象,但在根本上,我分享《福布斯》的理念,即美国社会所给出的机会远大于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不公,比如,美国至今仍然存在种族歧视,也许种族歧视永远不能消灭,但种族歧视已经不能阻碍一个有色人种去接受高等教育、去努力工作创造财富,这就是一个真实的不能完美的社会,这也是继续追求平等、公平的情况下需要接受的一个现实。
反之,如果一定要追求十全十美的社会环境,尤其所谓的“社会公正”(Soical Justice),一个最容易的途径就是“杀富济贫”,即通过高税收,从富人口袋里掏出钱来,进行“第二次分配”,让穷人从分配中获益。表面上看,“第二次分配”也许显示了一点“社会公正”,但实际上带来了两个后果,一是高税收让社会失去了创造财富的动力,二是穷人得到的“第二次分配”会成为包袱,阻碍他们在经济上翻身,根本没有动力去鼓励曾经贫穷的人想方设法致富,甚至当年在杂货店上货的人能够积累家产10亿美元。当然,《福布斯》叙述的那些企业家致富的故事并非是说人人都能成为亿万富翁,但至少它能给你信心,只要抓住机会、努力工作,可以脱离贫困。
还没有读到过欧洲国家比如法国的富人榜,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法国的高税收福利社会不可能创造这么多赤手空拳创业发达的富翁。《福布斯》的发行人Rich Karlgaard曾经写过一篇专栏“笨蛋,就是创业的经济”,在专栏中,Rich Karlgaard解读美国经济与欧洲经济的区别。Karlgaard认为,近年来美国经济连续增长,欧洲经济停止不前,主要原因就是美国人仍然保持了积极的创业精神,政府制订的经济政策也是极力鼓励创业,所以,这些年,美国垄断了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因为这些新型产业都是需要创业才能产生的。更重要的是,《福布斯》富人榜上有几位身价几十亿美元的富人却并非出生在美国,而是从国外移民到美国,他们在美国上岸的时候,除了怀抱创业的理想以及愿意辛苦工作的态度以外,称得上是地地道道的穷人,而美国需要的就是这样的理想和态度。
———《福布斯》富人榜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