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德金融合作论坛昨日在上海金茂大厦举行 本报记者 徐汇 摄 |
|
□本报记者 岳敬飞
因忙于自身重组,在过去数年缺席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盛宴的德国证券交易所集团(下称“德交所”),终于在今年9月底开始在中国锐意推广。过去3天,德交所在京沪两地遍访相关政府部门和市场机构,将吸引中国企业赴德融资的目标,锁定在了汽车、工程机械、高科技等领域。
昨日,德国证券交易所发行人关系总监马丁·斯丁巴克(Martin Steinbach)在上海出席“2006中德金融合作论坛”时表示,“汽车工业、工程机械、软件、通讯、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上市公司,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我们希望,中国企业能在德交所低廉的上市成本、优越的融资功能的吸引下,实现赴德上市的零突破。”
马丁·斯丁巴克说:“过去数年,我们交易所集团忙于自身重组,在吸引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和再融资方面,慢了半拍。但是,德国的机构和个人投资人,对中国海外上市公司的投资热情却极为高涨。2002年至今,可以在我们交易所交易的中国人寿、中国移动等海外上市公司,交易量猛增了5倍。德国的投资者,对中国股票非常感兴趣。”
9月27日,德交所董事总经理瑞纳·瑞斯(Rainer Riess)在北京产权交易所金融街办公区揭牌仪式上,与北交所总裁熊焰,分别代表双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美国众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贾佩琳认为,德交所联手北交所,是打开中国企业海外融资又一通道的重大尝试。
不过,要真正打开吸引中国公司赴德上市的局面,德交所可能要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包括说服潜在的上市企业。G长投副总经理、董秘朱联表示,“德国可能离我们远了点,上市的成本虽然低,但是,却不知道是否在信息披露上,需要在那里上市的中国企业做更多的符合欧盟法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