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艺术市场 进入白热化
[] 2006-10-09 00:00

 

  15年前,当澳大利亚人布朗·华莱士在北京东便门角楼上建立他的红门画廊的时候,他鲜有竞争者。那时候,当代中国艺术品主要是通过香港的画廊出售,需求量有限,客户也主要是住在中国或者其它亚洲国家的西方人。

  现在已经发生相当大的变化,在北京和上海,时尚画廊和艺术中心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在海外和中国都很热,像华莱士那样的画廊主现在获得的价格,是前几年他们只有做梦才会有的。

  “在开业十五周年的展会上,我们的展品都是从几千美元到顶级的15万美元的大型油画。”他解释说,“但是你若是四五年前问我这个问题,我就得说我们大部分展品是几百美元到1万美元以下的,当时我们以为那就是个很大的价格范围了。”

  过去两年,苏富比和佳士得在纽约和香港的当代中国艺术品拍卖会都创了很多新的纪录。

  大部分的买家仍旧是外国的艺术爱好者,但是逐渐的,中国收藏家和投资者们也在把大笔的资金投入当代艺术。

  华莱士说,今天他三分之一的顾客是中国的新贵。“这个买家的群体是年龄比较大的, 三四十岁的事业成功的企业家们。”华莱士说,“他们的独生子女已经上了高中或者正在海外上大学,所以他们手里有很多钱。他们的企业运转良好,生意兴隆,这就允许他们做很多其他的事情。”

  张颂仁,香港汉雅轩画廊主管,他说有些中国买家主要是把艺术品当做投资,或者当做一种身份的象征,也有些纯粹是出于情感的需要。

  “他们是想要买回他们自己的历史,特别是过去的20年,因为当时的人们认识不到它们的重要性或者没有经济承受能力,因而流失海外的艺术品。”

  在中国也有一些像北京798那样的艺术家聚集地,798的前身是军工厂,现在是几十家的画廊和艺术工作室, 都是在过去两年里建立起来的,新的还在不断兴建过程中。

  田源,空白空间画廊的经理。她称空白空间代理的那些艺术家都在不断地要高价。她说这些艺术家们认为现在每个人都能卖出高价,而且觉得他们的作品不比任何人差。她还说,一件艺术品的价格在一个月内就能翻一番———这是个典型的、只有在中国才有的现象。

  田源说,有时候中国的投资者连价钱都不问,就要买知名艺术家的作品,生意很好做,但是田源很小心,像其它画廊经理一样,她认为价格的急速上涨是个快要破裂的泡沫。

  田源认为,现在的势头大概还能持续两年,或者三年之后,她说顶尖艺术家的精品可能维持现有的价格甚至继续升值,但是其它的将会被淘汰出局,现在的状态是不可能继续维持的。

  目前潮流的一个最大的益处是,很多中国人都开始欣赏当代艺术了,逛画廊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