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苏通大桥建成后,上海对长江以北的辐射与带动将得到加强 资料图 |
|
□本报记者 蔡国兆
长三角16城市目前都已到了经济比较发达、资源比较紧张、容量比较有限的阶段。下一步,长三角应该如何发展、如何实现新一轮腾飞、如何确立自身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日前,长三角部分城市的高层领导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其间涌现出的一些新观念、新意识或将成为引领长三角发展的新指针。
整体观:
从“接轨”到“融入”
接轨上海是一个相当普遍的提法。但对于嘉兴市市长陈德荣而言,这却是一个过时的提法。
“十多年以前,我们嘉兴提出接轨,但现在我们不提接轨了。我们现在要融入上海:首先,要在体制方面与上海站在同一平台上;其次,基础设施要与上海全面联网,成为网络的一个节点。我们要在体制、观念上全面融入而不是接轨上海。”陈德荣说。
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认为,“接轨”是一个“无奈”的提法。“为什么提‘接轨’,因为‘轨’不同。在市场经济建设的前期,各地与上海的开放程度不同、市场游戏规则不同,所以要提‘接轨’。”
但从目前江浙长三角地区的市场经济发育程度看,各地无论从观念,还是从体制上而言,都已到达了相当的高度,其与上海的差异在量不在质,其与上海的路径在融合不在趋同。
竞合观:
错位竞合而非同构竞争
“我们之间的关系是竞合,不是竞争。”在记者访谈过程中,“竞合”是被频频提及的一个词。
南通市副市长蓝绍敏说,在苏通大桥、崇海、崇启过江通道建成后,上海要对长江以北形成辐射和带动,必须依托南通。南京市副市长陈家宝则认为,长三角最大的城市是上海,上海是长三角的核心城市。南京是一个副中心,这个关系我们始终是摆得很正的。但离开南京经济圈的壮大,上海的影响将大大削弱。
虽然长三角存在产业同构现象,但从观念乃至实践的错位竞合确实已经开始。在长三角城市已经确定的规划中,舟山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海洋文化名城、海洋花园城市,杭州提出经济强市、文化名市、旅游胜地。
市场观:
市场主导而非政府指定
不少长三角城市的官员认为,一个城市的优势产业的形成是市场的结果,而非政府政策的产物。
陈德荣认为,作为区域性地方政府,对一个产业扶持,就是对其他产业的不公平。只要是国家允许的产业,政府都应该为他们营造公平竞争的条件。
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也持类似态度:“一个城市的产业特色从长远发展来说是市场配置的结果,政府起到的是引导与推进的作用。”
亩产观:
招商“选”资新趋向
在当前的长三角,一个最新也是最有争议的概念是“企业亩产”。
“以前,我们的做法是企业给了每亩地多少钱就任由发展,但从去年开始,我们对开发区提出了每亩地的投资指标。现在基本上已经达到了每亩250万至300万的投资量。这一措施的目的是增加单位面积的投资量和产出量,实现高容积率、高含金量的发展。”绍兴市市委副书记顾秋麟对记者说。
在浙江的宁波等地,记者甚至还接触到了企业占用地块的“每米投资量”、“每米产出量”等概念。
这样一种以“亩产”标准定引资门槛的做法是好是坏呢?专家对此的评价不一,但不管如何,“亩产”观的出现表明,转变已经发生———不管是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方式,经济增长的路径改变将是长三角新一轮腾飞的基石。
■市长观点
南京市副市长陈家宝:南京的定位是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市级中心城市,成为长三角区域向中西部地区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的主要节点城市。
台州市市长张鸿铭:金融创新在台州有基础,有潜力。目前,台州正在筹划建设长三角南翼金融次中心。
杭州市市长孙忠焕:在长三角的共同发展中走差异化发展的路。杭州要努力打造四张名片:经济强市、文化名市、旅游胜地、天堂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