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大教授独享140万美元诺贝尔经济学奖
[□本报记者 朱周良(小安)(周易)(邹民生 乐嘉春)] 2006-10-10 00:00

 

  埃德蒙·费尔普斯教授
  曾建言中国通过金融体系改革解决低效率投资问题

  □本报记者 朱周良

  

  北京时间昨晚19时整,瑞典皇家科学院如期宣布了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这一奖项并未颁给呼声颇高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著名自由贸易理论家贾格迪什·巴格沃蒂,而是授予了巴格沃蒂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同事———现年73岁的美国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以表彰他在加深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方面所做的贡献。按照章程,费尔普斯将获得1000万克朗(约合140万美元)的奖金。

  功在修正“菲利普斯曲线”

  瑞典皇家科学院说,费尔普斯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经济政策长期和短期影响之间关系的理解”,并对“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决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英国经济学家A.W.菲利普斯在1958年提出了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旨在证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存在反比关系,即容忍适当的通货膨胀有助降低失业率。然而,埃德蒙·费尔普斯在上世纪60年代对此提出质疑并提出了修正过的菲利普斯曲线,这也是瑞典皇家科学院最为看重的贡献。

  费尔普斯认为,降低失业率的代价并非一次性的通胀率提升那么简单。通过对工资和物价的基本决定因素的分析,费尔普斯提出了附加适应性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即认为通胀不仅取决于失业状况,还与通胀预期密切相关。

  基于上述理论,费尔普斯认为,长期失业率并不受通胀影响,而仅仅取决于劳动力市场。费尔普斯的理论表明,将来的政策稳定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今天的政策决定:今天的低通胀率也会导致未来的低通胀预期,进而有利于未来的政策决策。

  并非诺氏钦点奖项

  此前,获得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呼声最高的当属同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的印度裔美国人贾格迪什·巴格沃蒂,后者是自由贸易的坚定捍卫者,并曾于2004年5月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推介他的著作《今日自由贸易》。

  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唯一一个不是按照诺贝尔本人遗愿设立的诺贝尔系列奖项,但其影响力却丝毫不逊于其他五个奖项,被称为当代世界经济学的王冠。

  根据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95年留下的遗嘱,诺贝尔奖项只有化学奖、物理学奖、文学奖、医学奖和和平奖,并且在1901年首次颁奖。而诺贝尔经济学奖则是瑞典中央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全称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1969年该银行300周年庆典时第一次颁发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该奖项奖金由瑞典中央银行提供,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

  埃德蒙·费尔普斯简历

  埃德蒙·费尔普斯(Edmund S.Phelps)1933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是就业与增长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现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费尔普斯1955年获美国阿姆赫斯特学院文学士学位,1959年获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诺奖得主詹姆斯·托宾教授。曾执教于耶鲁大学和宾西法尼亚大学,1971年起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同时担任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纽约科学院院士、美国经济学协会副会长、布鲁金斯经济事务委员会资深顾问、美联储学术会议专家、美国财政部和参议院金融委员会顾问、《美国经济评论》编委等。费尔普斯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宏观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就业、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储蓄、公债、税收、价格、工资、微观主体行为、资本形成、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他最有成就的领域———经济增长问题,被誉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缔造者”和“影响经济学进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费尔普斯教授最重要的贡献在于经济增长理论。(小安)

  近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贡献

  2005年 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罗伯特·奥曼和美国人托马斯·谢林

  获奖理由:通过博弈理论的分析增强世人对合作与冲突的理解

  2004年 挪威经济学家芬恩·基德兰德和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

  获奖理由:在动态宏观经济学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2003年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恩格尔和英国经济学家克莱夫·格兰杰

  获奖理由:在经济时间数列中运用统计学的方法。

  2002年 美国学者丹尼尔·卡尼曼和弗农·史密斯

  获奖理由:在心理和实验经济学研究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

  2001年 三位美国学者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获奖理由:在“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0年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詹姆斯·赫克曼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丹尼尔·麦克法登

  获奖理由: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周易)

  费尔普斯的主要理论

  埃德蒙德·费尔普斯曾与弗里德曼各自独立地提出了修正菲利浦斯曲线的理论,这是费尔普斯对宏观经济学理论最为重要的贡献,也奠定了费尔普斯在宏观经济理论方面的杰出地位。

  费尔普斯的另一理论贡献在于,他与哥伦比亚大学的同事们一起研究并建立了工资与价格定价的非协同模型,沿用了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观点与方法,运用不完全信息等理论来研究自然失业率、隐含工资合同、滞后效应与失业等重要问题,并试图寻找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基础。

  除此之外,费尔普斯的理论贡献还在于他提出了著名的“黄金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索洛曾提出平衡增长理论,费尔普斯利用这一理论,提出了“经济增长黄金律”,进一步探讨了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关系。事实上,“黄金律”通常是指平衡增长路径中劳动与资本配置最优化的条件,即将劳动与资本比率视为一种最重要的经济关系,并通过调整劳动与资本比率,可以确定一种可预期的经济增长。费尔普斯在一篇关于“黄金律”的论文中,还试图分析产业发展与技术进步速度之间的关系,通过资本投入和增加研发支出等手段来达到技术进步,以及经济中存在的创新和新发明等问题。(邹民生 乐嘉春)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