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联储前任主席格林斯潘 |
|
□张晓晖
犹太民族曾是一个饱受摧残的民族,自公元73年犹太国被罗马帝国灭亡直到希特勒的奥斯威辛集中营,近两千年奔波迁徙,颠沛流离。其间对犹太人的杀戮不说了,对犹太人的歧视仇视在文学中也屡见不鲜,比如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他之所以要挖安东尼奥胸前的一磅肉,主要是出于对当时主流社会歧视犹太人的报复,有其大段的独白为证,在他贪婪与残暴的背后是他受到的种族压迫与屈辱。
但犹太民族又是一个英才辈出的民族,如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帕累托;哲学家卡尔·马克思、维特根斯坦;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玻尔、玻恩、费米;文学家海涅、茨威格、卡夫卡、辛格、贝娄、阿瑟·米勒、布罗茨基;艺术家门德尔松、马勒、列维坦、勋伯格、毕加索、爱森斯坦;政治家也不少,如人们熟知的基辛格、奥尔布赖特,还有那位经济总统格林斯潘。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不少是犹太人。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全世界最有钱的企业家中,犹太人占了一半。看看,仅占世界人口千分之三的犹太人,出了这么多人才,在世界的脑库和金库中占的位置都可谓举足轻重。
据说犹太人发财有很多诀窍:
巧用“22∶78”法则:专门和占人口比例22%却占有社会总财富78%的富人打交道,从富人那里赚大钱;
崇尚教育:美国犹太人中受过高等教育者所占的比例,是整个美国社会平均水平的5倍;在人均拥有图书馆、出版社和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以色列为世界之最。
团结互助:犹太人的团结互助精神无处不在,历史原因造成了犹太人被迫散居于世界各地,反过来,跨地域的团结又成了他们在商场上的一大优势。那种团结来自同属于弱势群体的共鸣和凝聚力。
宁租不买:犹太巨富如果暮年仍租住公寓,就绝不会弃租买宅。
遵守时间:雇工按时间计酬;会客必先预约,时间一到立即送客,否则按时计费;办公桌上从来没有昨天的未决文件。
在笔者看来,犹太人的核心文化是充满辛酸的。他们一度没有祖国,也就没有依赖、没有庇护,走到哪里都因为经济利益的竞争而引起仇视。所以在他们眼里,可能房地产都算不上财富,因为房地产是不动产,是带不走的,能够带走的就是现金,是头脑里的知识和点子,是朋友和同胞。这就形成了“团结互助”、“宁租不买”、“崇尚教育”的精神;另一方面,赚钱要快,效率要高,于是就形成了赚富人的钱,遵守时间的文化特色。
既然财富在头脑里,在品牌里,只要生命不被剥夺,财富就不会被剥夺。说到底,犹太人的财富理念是在被侵略、被屠戮、被驱赶、被歧视、被剥夺、被欺凌中形成的,反映出犹太人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中形成的坚韧不拔和展转腾挪的民族性格。
正是这种在艰难中砥砺出来的财富理念在市场竞争中赋予了犹太人勤奋、坚毅、机智、团结的品格,使其不仅在商战中游刃有余、脱颖而出,而且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对所有犹太人敞开大门的以色列。
犹太人的精神对我们倒是不无启示,不仅仅是如何提高个人的财商,更要提高整个国家的财商。
我们在生产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把越来越多的产品越做越好,改革开放之初只是一些原材料产品,后来能够把家电做好了,“中国制造”逐渐走遍了世界。
而一进入流通领域,我们却变得束手束脚,无所适从。在国际博弈中常处于被动地位:对于大宗商品,我们没有定价权,甚至没有发言权,在国际贸易中动辄受到制裁或者设限,一打贸易战就吃亏。
想一想很荒唐,我们牺牲了资源、环境换来的产品反而受到反倾销的制裁,而恰恰是价格低廉的产品促进了发达国家零售业的繁荣,缓解了一些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但这一点人家不知道或者决心不知道。而我们牺牲资源、环境,牺牲劳动者收入获得的优势被原材料一涨价,被人家的货币贬值吞噬了。
在国际较量中,我们没有学会博弈,在铁矿石上我们没有定价权,处处受制于人;但在稀土资源上也没有定价权,就有些奇怪了(我国的稀土资源占到世界储量的三分之二)。我们的盐湖资源同样丰富,仅青海盐湖就是500亿吨,平均到全世界,每人10吨。五马换六羊,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本来是可以充分讨价还价的。哑巴了。
面对国际间的博弈,我们企业的反应经常是争相压价,你低,我比你还低。结果是谁也吃不饱,行业间缺乏联合与团结,让人家各个击破,甚至自己就把锅打翻了,给人的感觉是一盘散沙———连明智都做不到,何来精明?
无论是贸易战还是金融摩擦,归根结底是利益的争夺,所谓的意识形态或者社会制度无非是借口而已,较量凭借的固然是实力,更重要的是财富观。学学犹太人的财富观,或许我们能够变得更聪明,更智慧一些。在生产领域“取之尽锱铢”,而在流通领域“失之如泥沙”,时候长了,要出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