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
[] 2006-10-16 00:00

 

  《天涯共明月》 孙滋溪 1989年作

  中秋望月也是古来的风俗之一,不过现在很少人会去这样做。大概,社会节奏太快,人们没有时间去体会这种冷静舒缓的趣味;更何况,工业文明下的天空早已不像从前般澄明,是否能看到也要看机缘了。而孙滋溪画作中则是一幅“江天一色无纤尘”的月下美景,两只立于石上的水鸟,仿佛遵守着“天涯共明月”的诺言,在一片迷朦中,更显突出。就像苏轼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色》 王怀庆

  月的魅力,是美化一切的朦胧。平日纷繁芜杂的世界,在夜幕下澄澈起来。红楼梦里有句话:落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虽带有些许讽刺的意味,却贴切的很。月光把整个天地都遮笼了,忽略了色彩,忽略了形态,忽略了庞杂的一切。王怀庆《月色》,就把这样的视觉感受推到大家面前,深深的夜幕,沉沉的河流,边缘模糊的房舍,醒目的只有古老的灰瓦屋顶,带着形式的美感,沉淀在月色中。

  《貂蝉拜月》 刘宇一

  既然有月神,自然相应的祭祀也少不了。比如拜月,焚香,吃月饼都是其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而今我们的中秋节就只剩了吃月饼和一家团圆了,当然还有旅游黄金周什么的商业运作。现在只好看看刘宇一《貂蝉拜月》里的风俗,也顺便体会一下古人的虔诚。整个画面形象鲜明,造型逼真,用色生动典雅,背景部分色差不大,融合成一个亦真亦幻的神秘世界,从而将主体的人物烘托出来。

  《中秋团圆图》 沈子丞 1982年作

  中秋节的意义,流传到现在,恐怕只有团圆最重要了。毕竟,月是故乡明,人还是要讲究个“狐死首丘”“落叶归根”的归属感。不过,在沈子丞的这件扇面《中秋团圆图并行书七言诗》里,倒更像是所谓的儿孙满堂,描绘了四个天真无邪的顽童,其中一个正跪坐在凳子上,用月饼搭桥玩耍。扇面上方有题诗一首,并注明为“慧兰属画”,钤印有:之淳书画等。这件作品,于2002年10月21日由上海崇源以8,250元拍出。

  《中秋夜》 陈衍宁

  元宵佳节有灯会活动,中秋节也不例外,看来月明星稀的十五,还得需要灯笼,才能构成天上地下两相映照的辉煌景象。陈衍宁的这件《中秋夜》,带有浓重的古雅趣味。画中人物,身着旗袍,头发也梳成髻,谈笑风生的样子;还有一个小童,在点燃烛火。作品用色凝重朴厚,光影处理纯熟生动,夜晚烛光下的效果极为逼真,明暗的梯度也很大。在1996年的香港佳士得春拍上,以720,800元成交。

  《月神》 曾浩 2002年作

  传说,月亮上住着一位神仙和她的玉兔。其实不管你是有神论还是无神论,年长还是年少,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一份喜欢童话的纯真。月中的神,带着悲凉和唯美,孤单地伴着明月,度过一年又一年,这就是抛下后羿独自升仙的嫦娥。想必月宫的寂寞也让她后悔了吧,看曾浩的《月神》,表情典雅宁和,却没有丝毫的轻松与愉悦,这恐怕不是她成仙想要的结果———只能在这冷清的世界里,听着吴刚无休止的伐木声过活。

  有句谚语叫做:日中而昃,月满还缺。其实我们也可以说,日昃还中,月缺还满。月,自古就是文人墨客最常引用的题材,凄清,平和,仿佛有包容一切的胸怀,澄明万里的气魄。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可是一年之中的节日里,正月的元宵节,八月的中秋节,却都是十五,大概还是这个数字比较中正吧。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订阅上证报 送价值150元《证券大智慧》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