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建军
收购矿区是一些上市公司眼下竞相赶赴的盛宴。除了上市公司本身乐此不疲的四处竞购之外,大股东将矿业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中国磷矿资源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五省,其资源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95%。目前,以四川、云南为核心的西南地区和湖北、湖南“两湖地区”,是上市公司争夺磷矿的重点地带。迄今为止,已经有澄星股份、马龙产业等多家上市公司在西南地区展开 了磷矿收购。除此之外,还有兴发集团、湖北宜化等上市公司也在湖北等地加入了磷矿资源争夺战。经过系列收购,兴发集团有望成为国内拥有磷矿资源最多的上市公司。
除了磷矿之外,铁矿也是上市公司及其母公司近期抢购的一大对象。今年以来,首钢、武钢、鞍钢合计动用近200亿资金准备砸向铁矿。其中,仅首钢一家就斥资80亿元用于开发宜昌境内的8亿吨铁矿资源,武钢则拟斥资70亿元开发恩施境内约14亿吨的铁矿资源。
与此同时,将矿业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案例也开始出现。例如,已连续两年亏损、濒临退市的的*ST华陶完成的华丽转身,就得益于首钢集团旗下金岭铁矿的借壳上市。凭借“重组+股改+定向增发”三合一的方案,的*ST华陶由一家日用陶瓷生产企业变身为资源类上市公司。
竞相把重金投向矿业的不仅仅是上市公司,还有大量的民间资本。前不久,由温州15家企业组成的矿业投资考察团就专门到四川省广元市进行了项目考察。但与这些民间游资明显有别的是,上市公司抢购矿区体现的是其一种新战略。
澄星股份、马龙产业等上市公司从西南地区抢购磷矿,颇有提前进行战略布局的意味。国金证券研究所研究员蔡目荣说,磷矿已被列为我国2010年后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20种矿种之一,基于这种稀缺性及其在粮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我国开始对磷矿生产进行整顿,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将磷资源向大企业倾斜,云南省的磷矿基本划归云天化集团,而贵州宏富和开磷则分享了贵州的磷资源。
几大钢铁巨头抢购铁矿的举动,更是与其过去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此前,由于国际市场上铁矿石的价格相对较低,国内钢铁企业的观点是“采矿不如买矿”,以至于现在80%铁矿石从巴西、澳大利亚、南非等国进口,但与国际铁矿石巨头的谈判结果,让其将寻找矿源的目光重新转向国内。
而武汉新兰德分析师余凯最看重的是首钢集团一体化战略对相关上市公司的积极影响。余凯表示,首钢集团旗舰上市公司首钢股份是国内最大的线材生产企业,而在香港上市的首长国际和首长宝佳则分别定位于钢材贸易和钢铁深加工,现在将铁矿石资产注入到的*ST华陶,意味着首钢集团借此在资本市场上打造出了完整的钢铁产业链。
同样,这种一体化考虑也体现在兴发集团、澄星股份等上市公司身上。在收购磷矿时,兴发集团还收购了周边的小水电。而澄星股份在云南收购宣威磷电和弥勒磷电项目时,还收购了附近的小煤矿,收购煤矿的目的就是用于自办电厂的发电。据测算,澄星股份这两个项目的电力成本,届时只有每千瓦时0.17元,不到当地市场电价的二分之一。海通证券研究所邓勇研究员表示,宣威磷电和弥勒磷电项目投产后,澄星股份的黄磷产能将达12万吨/年,使这家国内最大精细磷化工生产企业自身黄磷用量需求基本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