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 VS“机遇”
[◎刘贤方] 2006-10-19 00:00

 

  ◎刘贤方

  美国理工大学(NYIT)商学院副教授、终身教授,负责学校的中国MBA项目,兼任中美一些大公司顾问

  “把握机遇”是当今中国社会最流行的一句话。那么,到底什么是“机遇”?所谓的机遇,并非那行情看涨的行业,供不应求的市场,那里或许有“机会”,却并非每个人都能捕捉到机遇。

  设想一下,只要有机会,就有追逐者,且追逐者又会多于机会,那就必定有竞争,有淘汰。例如,重点大学招生,不是录取所有的优秀学生,而是从高分到低分,额满即止;公司招聘总经理,即使所有的候选人都极其优秀,他们中除一人之外,其余都将是落选者。

  竞争中谁最有可能成为胜利者?是那些能在经营中创造出自己竞争优势的人。

  但是,什么人会有竞争优势呢?这就因人而异了:有些人是在发挥自己的长处,那就很容易创造出竞争优势;有些人是在以己之短去搏,就缺乏竞争力。前些年电脑行业炙手可热,在美国的华人中就形成了被戏称为“全民学电脑”的局面。有些人改行后干得挺不错,但也有些人天资不在此,只是赶浪潮,不仅学得艰辛,毕业后也没有竞争力,在行业不景气时,就首当其冲地“下岗”了。所以,所谓的“把握机遇”应该是“扬长避短+追求机会”的选择。

  至于那些同行业的公司,其成败短长显然与内部因素有关,因为资源(Resources)、能力(Capabilities)和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各有不同。而策略学就是通过内部分析,运用SWOT(Strength-Weakness

  -Opportunity-Threat)分析法,去了解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并强调要以自身的优势去追求机会、克服危险,那才真正是“把握机遇”。

  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大家都知道,要能有效地竞争,“知彼”不易,岂知在更多时候,“知己”更难。很多公司就是因为不了解自己,付出了沉重代价。

  凯玛特(Kmart)曾是美国最大的折扣百货连锁店,在1990年时销售总额仍大于沃尔玛(Wal-Mart)。但沃尔玛后来居上,通过经营上的一系列创新,如绕开中间商,集中采购、自建运输车队与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百货与食品相结合的超级中心(Super Center)、提升信息系统等,迅速地在规模和效益上把凯玛特远远甩在了后面。在2001年,凯玛特销售额370亿美元,而沃尔玛已达到了2180亿美元。然而,凯玛特却念念不忘过去的辉煌,为夺回行业的王冠宝座,它无视沃尔玛在成本上的巨大优势,一意孤行地去打价格战,那不是“叫花子与海龙王比宝”———无知无畏吗?最终凯玛特一败涂地,在2002年1月21日宣布破产。

  “Kentucky Fried Chicken”(肯德基炸鸡)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家喻户晓。1991年,公司决定将名字改为“KFC”———因为公司决策层认为,当今人们更加注重健康,会在潜意识中排斥油炸食物。为塑造“KFC”新形象,公司耗资巨大,然而,在多年的挣扎后,突然醒悟到,“Kentucky Fried Chicken”的实际含义,仍然是公司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所以,最近又恢复了这个名字。为这样的来回改动所花的钱不是很冤吗?

  坚持低价路线的美国西南航空(Southwest)公司,效益在行业中名列前茅,它有一系列极具特色的经营方式,如采用同一型号的机型(波音737)以减少维修与培训成本、取消航途正餐、不指定乘客座位、直接销售机票、以点对点的航线取代传统的枢纽辐射航空网(Hub and Spoke)等。凭借成本优势,它是“9·11”后美国唯一赢利的航空公司,可是模仿它的许多航空公司很多都失败了。1994年美国联合航空公司(United Airline)成立了一家独立公司———Shuttle by United,那是西南航空经营方式的翻版,它从旧金山到洛杉矶的单程机票竟只卖19美元。然而,成功的模式可以复制,却无法复制模式的成功,最终联航还是把它并入了主营业务。显然,即使经营同样的资源,却因所长不同,还是无法获得同样的结果。简单模仿是无法创造竞争优势的。

  英特尔公司当年首先开发了DRAM芯片,是该行业的创建者,然而,在1985年,英特尔却宣布退出这一产品市场,因为英特尔明白,当技术被更多公司所掌握时,它就没有竞争性了———它的效益来自于不断地开发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

  AMD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德克·梅尔(Dirk Meyer)最近在访问上海时说:“电脑行业已经成为一个病态的行业”,因为做电脑芯片的英特尔的毛利率是40%左右,而卖电脑的戴尔的毛利率却只有5%。———这其实不奇怪,英特尔的核心竞争力在垄断技术,它赚的是垄断利润,这完全不同于戴尔那种成本领先的商业模式。但是,AMD近年来急起直追,英特尔的技术优势正在丧失。AMD 2005年销售额57.1亿美元,不过英特尔一个零头(1130.5亿美元),可AMD的本益比是29.2,而英特尔只是17.8。显然市场更看好AMD的将来。

  公司的竞争优势不同,它们的核心竞争力也就不同,某项资产对一公司是个烫手山芋,而对另一公司也许就是一块宝了。IBM个人电脑业务部门连年亏损,既没有技术的垄断,又没有分销渠道的优势,要重整旗鼓也难,倒还不如趁早将它卖了。IBM的强项在研发,在以价取胜的竞争中它没有优势;然而这却正是联想所擅长的。所以这次亏损的买卖还有买方。

  公司规模大了,就会滋生官僚习气(Bureaucracy),也就制约其创新能力,这是大公司难以避免的。怎么办呢?思科公司(Cisco Systems)的秘诀是不断收购,每年至少买进40家科技公司。也就是说,它的强项不在开发新技术,而是判断力———决定哪些研发项目最具有潜力;是组织能力———有效地将新公司与现有体系整合并调动其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是行销活动———以最有价值的方式把新产品推入市场。

  一个企业通过内部分析,去剖析自己,才会知己知彼,才有真正的大智大勇,方有望从机会中抓住机遇,去有效竞争。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订阅上证报 送价值150元《证券大智慧》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