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我国内需合理水平应该提升多少
[□主持人:邹民生 乐嘉春□施发启] 2006-10-23 00:00

 

  施发启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持人:邹民生 乐嘉春

  “十一五”时期内需的发展趋势与合理水平

  主持人:我们知道,中国经济现在其实已经站在了十字路口上,中国需要走出一条与自然和谐、与他人和谐、与本国社会文化和谐的经济发展道路。为此,我们是否可以从下一步中国经济更健康、更均衡、更和谐地发展角度,来谈谈未来五年中国国内需求应该有的合理水平与发展趋势?

  

  施发启:你讲的这个话题很重要。我想在展开讨论前,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见表1、表2),特别是讲所占比重的表2,可能更直观一点。这里,我没有给出曲线图,但从数据上看,正像你说的,近几年,除投资需求外,国内消费需求与国外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正好相反,走了一个趋势非常明显的剪刀差。如果你再仔细比较一下表中所列的7个项目的走势,对总需求的结构状况,你会有怎样的担忧,那是可想而知的了。

  这里我略微做一点解释,所谓总需求就是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之和。国内需求由居民消费需求、政府消费需求、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和存货变动需求四部分组成。

  从1978年以来的数据看,一方面,我们可以说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不断上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明显;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虽然被称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但内需的情况是不容乐观的。

  关于内需不足的成因,大家说了很多,我不想多讲。我只是提请大家注意其中的结构。现在讲和谐社会建设,又提到了扩大内需问题。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角度,至少启发我们需要从更深层次上来研究和解决内需问题。因为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与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向、方式,甚至与我们发展经济的动机与最终目的相关的大问题。这方面,我不想展开,只是提一下。

  我觉得,现在比较鼓舞的是,我们的经济总量和规模,以及经济发育的程度,已经使我们有条件真正从中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来解决扩大内需的问题了。也就是说,有条件而且能够解决好这个讲了多年但不见起色的问题了。

  

  主持人:我看你好象比较兴奋。你是不是谈一谈“十一五”期间的国内消费需求水平和趋势问题?正好,这也是投资界非常关心的话题。

  

  施发启:没错。回顾历史是为了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思路。但是再来翻老帐,在里面打转转,没什么意思。我想,我们的对话时间有限,我在这里可以预估一下未来五年消费需求的合理水平与发展趋势。这应该是大家关心的。然后,分析一下必须注意的影响因素,以便于我们避开风险,走出一条较少成本的发展道路。

  我先给出几个数据。第一,“十一五”时期消费需求应该有的合理水平。在“十一五”期间,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需求增长有望比“十五”时期有所加快,我们认为消费需求占总需求比重的合理水平应在50%左右,比“十五”时期上升6个百分点左右。

  第二,“十一五”时期投资需求的合理水平。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仍然依靠投资拉动,但随着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落实和地方领导政绩考核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投资需求饥渴症将会得到有效治理,其增长速度有望慢于消费需求,从而导致投资需求占总需求比重回落。我们认为投资需求占总需求比重的合理水平应在30%左右,比“十五”时期回落2个百分点左右。

  第三,“十一五”时期国内需求的合理水平。综合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合理水平,可得到国内需求占总需求比重的合理水平为80%左右,比“十五”时期上升4个百分点左右。

  这是根据综合了历史因素和多种政策因素得出的看法。

  影响“十一五”消费需求发展趋势与合理水平的六大因素

  主持人:能不能谈一下你的依据。比如,对消费和投资的分析,能不能分开来谈?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有哪些因素会对消费需求产生实质性影响?

  

  施发启:好的。对于“十一五”期间消费需求的分析,可以有多种角度。这里,我想就从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来谈,这样大家比较容易理解。从我们的研究结果看,我觉得有六大因素将会影响未来五年的消费趋势与消费水平。

  第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需求增长将逐步加快。只要在收入分配与消费环境和公共服务等方面采取适当措施,居民的消费能力将会得到合理的释放。这是下一步扩大内需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第二,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促使消费需求增长加快。从长远看,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客观上要求消费率适当上升和投资率相应下降。

  第三,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十分可观。目前我国尚有近8亿农民,如果每人消费多增加一元,则全国就多增加近8亿元的消费。因此,我国广大农村是一个潜力十分巨大的消费市场。

  第四,城乡居民教育、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消费潜力巨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广大居民对教育、医疗保健、文化的消费将大幅度增加。

  第五,汽车、通讯器材、计算机、住房及其装修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第六,居民“买涨不买落”的消费心理、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公共服务的不足、信贷消费水平不高、消费环境改善缓慢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的提升。此外,农村消费环境不尽人意,农村市场秩序相对较差,在某种程度上也抑制了农村市场的发育。

  影响“十一五”投资需求发展趋势与合理水平七大因素

  主持人:对投资问题,争议一直很多。那么,“十一五”期间有哪些因素会对投资需求产生实质性影响?

  

  施发启:好的。我总结一下,也有七大因素将影响“十一五”时期的投资需求。

  第一,工业化进入中后期阶段。目前我国已进入重化工业阶段,预计到2020年将基本上实现工业化。因此,在工业化过程完成之前,特别是在“十一五”时期,投资率仍会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第二,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投融资体制改革后,投资预算软约束和地方政府投资饥渴症有望得到进一步治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和消费关系的调节将更多地依赖市场而不是政府,从而使得两者的关系趋于协调。

  第三,国内较高储蓄率仍将保持较长时间。在“十一五”时期,由于适龄劳动力持续增长,养老负担相对较轻,有利于国民储蓄保持较高水平,较高的储蓄率通常与较高的投资率相对应。

  第四,政府投资的需求潜力仍很大。从需要讲,政府投资的方面还很多,投资需求量还很大。

  第五,城乡居民的住房投资需求增长仍有较大空间。一是随着城镇人口的较快增加,住房投资需求相应增大。二是广大农村居民改善住房条件欲望强烈,农民挣了钱首先想到的就是盖新房。

  第六,企业投资需求仍有很大潜力可挖。随着财政金融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企业投资需求增长将会不断加速。

  第七,外商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势头不减,将成为全社会投资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在“十一五”期间,预计流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它必将成为全社会投资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从而推动投资快速增长。

年 份   国内需求 国外需求

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     出口

居民消费 政府消费 固定资本形成 存货增加

1978 2239.1 1759.1 480.0 1377.9 1073.9 304.0 145.8

1979 2633.7 2011.5 622.2 1478.9 1153.1 325.8 212.4

1980 3007.9 2331.2 676.7 1599.7 1322.4 277.3 271.5

1981 3361.5 2627.9 733.6 1630.2 1339.3 290.9 375.3

1982 3714.8 2902.9 811.9 1784.2 1503.2 281.0 448.7

1983 4126.4 3231.1 895.3 2039.0 1723.3 315.7 460.0

1984 4846.3 3742.0 1104.3 2515.1 2147.0 368.1 623.7

1985 5986.3 4687.4 1298.9 3457.5 2672.0 785.5 829.7

1986 6821.8 5302.1 1519.7 3941.9 3139.7 802.2 1028.3

1987 7804.6 6126.1 1678.5 4462.0 3798.7 663.3 1458.0

1988 9839.5 7868.1 1971.4 5700.2 4701.9 998.3 1708.9

1989 11164.2 8812.6 2351.6 6332.7 4419.4 1913.3 1800.5

1990 12090.5 9450.9 2639.6 6747.0 4827.8 1919.2 2744.3

1991 14091.9 10730.6 3361.3 7868.0 6070.3 1797.7 3507.9

1992 17203.3 13000.1 4203.2 10086.3 8513.7 1572.6 4346.4

1993 21899.9 16412.1 5487.8 15717.7 13309.2 2408.5 4987.4

1994 29242.2 21844.2 7398.0 20341.1 17312.7 3028.4 10250.0

1995 36748.2 28369.7 8378.5 25470.1 20885.0 4585.1 12296.0

1996 43919.5 33955.9 9963.6 28784.9 24048.1 4736.8 14273.6

1997 48140.6 36921.5 11219.1 29968.0 25965.0 4003.0 17179.7

1998 51588.2 39229.3 12358.9 31314.2 28569.0 2745.2 17172.9

1999 55636.9 41920.4 13716.5 32951.5 30527.3 2424.2 18087.8

2000 61516.0 45854.6 15661.4 34842.8 33844.4 998.4 23143.2

2001 66878.3 49213.2 17665.1 39769.4 37754.5 2014.9 24782.2

2002 71691.2 52571.3 19119.9 45565.0 43632.1 1932.9 30243.7

2003 77449.5 56834.4 20615.1 55963.0 53490.7 2472.3 40143.7

2004 87032.9 63833.5 23199.4 69168.4 65117.7 4050.7 54281.5

2005 96918.1 70906.0 26012.1 79559.8 77464.4 2095.4 68555.4

  表1 1978-2005年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

  (单位:亿元)

  表2 1978-2005年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所占比重

年 份   国内需求 国外需求

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     出口

居民消费 政府消费 固定资本形成 存货增加

1978 59.5 46.7 12.8 36.6 28.5 8.1 3.9

1979 60.9 46.5 14.4 34.2 26.7 7.5 4.9

1980 61.6 47.8 13.9 32.8 27.1 5.7 5.6

1981 62.6 49.0 13.7 30.4 25.0 5.4 7.0

1982 62.5 48.8 13.7 30.0 25.3 4.7 7.5

1983 62.3 48.8 13.5 30.8 26.0 4.8 6.9

1984 60.7 46.9 13.8 31.5 26.9 4.6 7.8

1985 58.3 45.6 12.6 33.7 26.0 7.6 8.1

1986 57.9 45.0 12.9 33.4 26.6 6.8 8.7

1987 56.9 44.6 12.2 32.5 27.7 4.8 10.6

1988 57.0 45.6 11.4 33.0 27.3 5.8 9.9

1989 57.9 45.7 12.2 32.8 22.9 9.9 9.3

1990 56.0 43.8 12.2 31.3 22.4 8.9 12.7

1991 55.3 42.1 13.2 30.9 23.8 7.1 13.8

1992 54.4 41.1 13.3 31.9 26.9 5.0 13.7

1993 51.4 38.5 12.9 36.9 31.2 5.7 11.7

1994 48.9 36.5 12.4 34.0 28.9 5.1 17.1

1995 49.3 38.1 11.2 34.2 28.0 6.2 16.5

1996 50.5 39.0 11.5 33.1 27.6 5.4 16.4

1997 50.5 38.7 11.8 31.4 27.2 4.2 18.0

1998 51.5 39.2 12.3 31.3 28.5 2.7 17.2

1999 52.2 39.3 12.9 30.9 28.6 2.3 17.0

2000 51.5 38.4 13.1 29.2 28.3 0.8 19.4

2001 50.9 37.4 13.4 30.3 28.7 1.5 18.9

2002 48.6 35.6 13.0 30.9 29.6 1.3 20.5

2003 44.6 32.7 11.9 32.2 30.8 1.4 23.1

2004 41.3 30.3 11.0 32.9 30.9 1.9 25.8

2005 39.6 28.9 10.6 32.5 31.6 0.9 28.0

  单位:%

  表1说明:由于我国出口中有相当大的部分为加工贸易出口,因此用货物和服务的出口衡量国外需求可能有局限性,另外我国汇率的变化对国外需求的影响也较大。

  国内需求五阶段比重逐波下降有原因

  □施发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内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在波动中逐步下降,而国外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则在波动中逐步上升。

  2005年,内需占总需求的比重为72.0%,比1978年下降了23.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0.89个百分点。其中,消费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为39.5%,比1978年下降了20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0.74个百分点;投资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为32.5%,比1978年下降了4.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0.15个百分点。1978-2005年,国内需求占总需求比重平均为80.1%。1979-2005年,GDP年均增长9.6%,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2.6%,拉动经济增长8.9个百分点。其中,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4%,拉动经济增长5.5个百分点;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5.2%,拉动经济增长3.4个百分点。分时期看:

  第一阶段(1978-1985年),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拉动,特别是主要依靠消费需求拉动。在此时期,内需占总需求的比重从1978年的96.1%下降到2005年的91.9%,平均水平为93.2%。其中,投资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从1978年的36.6%下降到1982年的最低点30%,从1983年开始又缓慢回升,到1985年进一步回升到33.7%,平均为32.3%。消费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则从1978年的59.5%逐步上升到1981年的高点62.6%,从1982年开始逐步回落,到1985年进一步回落到58.3%,平均比重为60.9%。

  这一期间,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对外开发程度不高,进出口规模不大,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拉动。另外,国家对以往“重积累、轻消费”和“重生产、轻生活”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投资与消费关系逐步得到理顺。这种投资和消费关系的变化带有一定的“矫正和补偿”性质。

  第二阶段(1986-1991年),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内需拉动,特别是主要依靠消费需求拉动。在此时期,内需占总需求的比重从1986年的91.3%下降到1991年的86.2%,平均水平为88.8%,比第一阶段回落4.4个百分点。其中,投资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从1986年的33.4%下降到1991年的30.9%,平均为32.1%,比第一阶段回落0.2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从1986年的59.5%逐步回落到1991年的55.3%,平均为56.7%,比第一阶段回落4.2个百分点。

  在此时期内,随着我国对外开发程度的提高,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虽然内需仍然主导经济增长,但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加强。在此时期中,我国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再加上1987-1988年我国发生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次通货膨胀,1989-1991年开始了为期三年的经济治理整顿,大力压缩固定资产投资,导致投资率出现回落。另外由于经济增长显著回落(因压缩力度过大)导致居民收入(进而导致消费)增长放慢,消费率也呈下降趋势。应该说,在此时期内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关系基本上还是协调的。

  第三阶段(1992-1993年),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内需拉动,特别是依靠消费需求拉动。在此时期,内需占总需求的比重从1992年的86.3%上升到1993年的88.3%,平均为87.4%,比第二阶段回落1.4个百分点。其中,投资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从1992年的31.9%迅速上升到1993年的36.9%,平均为34.8%,比第二阶段上升2.7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从1992年的54.4%快速回落到1993年的51.4%,平均为52.7%,比第二阶段回落4个百分点。

  在此时期内,进出口规模继续扩大,虽然内需仍然主导经济增长,但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加强。另外,自小平南巡讲话后,全国又掀起了一个经济建设的新高潮,固定资产投资需求迅猛增长,导致物价大幅度上涨,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不太协调。

  第四阶段(1994-2000年),虽然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内需拉动,但拉动力度明显减弱。在此时期,内需占总需求的比重从1994年的82.9%下降到2000年的80.6%,平均为82.5%,比第三阶段回落4.9个百分点。其中,投资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从1994年的34.0%逐步回落到2000年的29.2%,平均为31.7%,比第三阶段回落3.1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从1994年的48.9%缓慢上升到2000年的51.5%,平均为50.8%,比第三阶段回落1.8个百分点。

  针对上一阶段经济出现的严重通货膨胀,政府采取了以压缩投资和控制信贷投放为主的一系列调控措施,经济于1996年基本实现了软着陆。从1997年起,国内首次出现了买方市场,加上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内需求出现严重不足的现象。另外,从1994年开始的人民币对美元的大幅贬值,也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国内需求占总需求比重的下降。

  第五阶段(2001-2005年),经济增长继续依靠内需拉动,但拉动力度进一步下降,并且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首次超过消费需求。在此时期,内需占总需求的比重从2001年的81.1%逐年下降到2005年的72.0%,平均为76.0%,比第四阶段回落6.5个百分点。其中,投资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从2001年的30.3%逐步回升到2005年的32.5%,平均为32.0%,比第四阶段上升0.3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从2001年的50.9%快速下降到2005年的39.5%,平均为44.0%,比第四阶段回落6.8个百分点,创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水平。

  随着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进出口规模迅速扩大,特别是出口增长持续快于进口,不仅导致顺差规模连年扩大,而且也导致国内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逐年下降。另外,随着以扩大内需为重点的一系列政策,特别是多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累积效应的释放,投资增长开始明显加快,并持续超过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导致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在此时期,投资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越来越不协调。这种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不仅消耗大量资源,而且对环境保护造成巨大压力,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从1978年以来的数据看,除投资需求外,国内消费需求与国外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正好相反,走了一个趋势非常明显的剪刀差。如果再仔细分析一下总需求的结构状况,你会有怎样的担忧是可想而知的。近几年,我们只看到了由高投资引起的煤、电、油、运“瓶颈”,很少有人注意到内需不足的“瓶颈”问题,尽管大家都在谈内需扩大问题。

  

  ●综合多种因素预测,“十一五”时期消费需求占总需求比重的合理水平应在50%左右,比“十五”时期上升6个百分点左右。投资需求占总需求比重的合理水平应在30%左右,比“十五”时期回落2个百分点左右。国内需求占总需求比重的合理水平为80%左右,比“十五”时期上升4个百分点左右。

  

  ●六大因素将影响未来五年的消费趋势与消费水平。一,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居民消费需求增长将逐步加快;二,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促使消费需求增长加快;三,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可观;四,城乡居民教育、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消费潜力巨大;五,汽车、通讯器材、计算机、住房及其装修成为新消费热点;六,居民目前的消费心理与消费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的提升。

  

  ●七大因素将影响“十一五”时期的投资需求。一,工业化进入中后期阶段;二,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三,国内较高储蓄率仍将保持较长时间;四,政府投资的需求潜力仍很大;五,城乡居民的住房投资需求增长仍有较大空间;六,企业投资需求仍有很大潜力可挖;七,外商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势头不减,将成为全社会投资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

  ■看点

  ■编余

  在看到发启博士提供的数据时,我的第一印象是,改革开放28年来,国内消费需求的走低与国外需求的走高,形成了鲜明的剪刀差。这个剪刀差说明什么呢?我们这次对话没有在这方面展开,但这组数据背后隐藏的复杂问题,却是值得研究的。比如,消费不振与居民收入有关,但20多年的高增长,创造的价值到底为谁享有了,或者享有了大部分呢?为什么外需增长那么高,而国内消费需求增长却不断走低?这中间是什么机制在起作用?

  我们说,数据自己不会说话,但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令人诧异的事实。发启在统计单位工作,并在北大一研究机构任研究员。他对数据的掌握与分析,其结果常常让人惊讶。我想,我们这次对话虽然谈的是未来五年内需的合理水平问题,但前28年的数据也很有价值,所以特别提请读者朋友留意一下两张表格透露出来的结构性信息,可以品味。

  ———亚夫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订阅上证报 送价值150元《证券大智慧》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