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疯涨 浙民营加工业套保“斗牛”
[□本报记者 钱晓涵] 2006-10-24 00:00

 

  ■今年上半年的金属大牛市几乎对所有金属加工企业都造成了影响,实力偏弱、经受不住成本飙升而关门大吉的民营小企业不在少数。

  ■一些大型加工企业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与上下游企业签订所谓的“开口合同”,将价格风险分散转移。但是风险并不会就此消除,而是被转嫁到了供货商那里。

  ■对于能够帮助企业规避价格风险的套期保值工具的利用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本报记者 钱晓涵

  

  金属价格进入“高价时代”已 经成为市场共识,在这种形势下,国内民营金属加工企业该如何应对市场的高价格,他们是否已学会利用做套期保值来促进企业的稳定经营?近日,记者赴浙江永康、台州地区进行调研,深入了解了当地民营金属加工企业利用套期保值工具化解金属价格风险的状况。

  “夜半来电”不灵了

  以小五金称雄国内市场的永康市,大大小小从事金属加工的民营企业极多,大部分企业处于中间流通环节,对铜、铝的产品进行粗加工,靠赚取加工费维持企业经营。中大期货永康营业部总经理王好为表示,在永康,期货价格早就成为了现货的指导价,几乎所有企业都安装了行情观测软件,每天跟踪期货,并以此决定在现货市场上的采购行为。全国最大的废旧金属市场之一———永康废旧金属材料市场已将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金属报价作为场内指导价的重要参照标准。

  中大期货相关人士向考察团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两三年前,永康人对期货价格的认可程度还很低的时候,有位外地的供货商殷老板能够“未卜先知”。殷老板喜欢在半夜和别人敲定价格,而他一旦调低报价出货,第二天的现货价格必然暴跌,很多和殷老板做生意的老板都感到很惊奇,吃了几次亏后,凡是在半夜接到殷老板的电话,老板们总是正襟危坐、不敢怠慢。

  其实,这是因为殷老板对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金属价格分外关注,经常盯盘到半夜,所以掌握了第一手的信息。而现在,他再也没有这样的“神通”了。有位老板表示,殷老板半夜再打电话要求出货,自己绝对不会忙着答应,而是先打开电脑,比较一下LME和上期所的金属报价,再行定夺。

  套期保值仍有巨大潜力

  记者在考察中也了解到,虽然加工企业相当重视期货市场所发现的价格,但还是有不少企业“只看不保”,期货行情对于他们来说,大多是用来了解金属的最新报价,避免在现货市场上“盲人摸象”,而对于能够帮助企业规避价格风险的套期保值工具的利用则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的金属大牛市几乎对所有金属加工企业都造成了影响,实力偏弱、经受不住成本飙升而关门大吉的民营小企业不在少数。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几方面。首先,一些民营企业对如何参与期货保值还不够了解。永康地区民营企业数量庞大,大量民企老总依靠自身的勤劳,以及敏锐的市场嗅觉和胆识发家致富。他们习惯亲历亲为,在现货市场上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判断原材料走势,而对于套期保值具体如何操作心中没底。永康地区某大型保温杯制造商的一位副总向记者表示,根据集团的发展战略,该企业年底将大规模采购铝材,因而对于铝价的走势颇为关注。“套保一定要做,我们很早就在期货公司开了户,保证金也打了进去,但直到现在为止也没有正式交易,主要还是不太懂。”

  对于上述情况,随行考察的浙江中大期货永康营业部总经理王好为、南华期货台州区域总部总经理缪讯均表示,期货公司有义务也有责任对加工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把套期保值、规避价格风险的理念传播到整个行业。

  “开口合同”难防风险

  还有一种情况颇为值得关注,一些大型加工企业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与上下游企业签订所谓的“开口合同”,将价格风险分散转移。位于台州的某大型铝加工企业销售总经理告诉记者,他们集团给供货商的价格永远是发货前5天现货市场的铝价加上加工费。“铝价根据市场价格波动,加工费固定,我们企业基本不承担价格风险。另外,公司还备有多达1000吨的库存,随时可以应急”。据了解,上述做法在铝加工行业相当流行,开口合同可以令企业“独善其身”,价格风险全部由外包企业承担。王好为指出,有实力的企业这样做无可厚非,但是风险并不会就此消除,而是被转嫁到了供货商那里,这就要求供货商的实力也很强,否则的话,一旦金属出现类似上半年的暴涨,供货商大面积被击倒,上游企业还是要面临断货的威胁。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订阅上证报 送价值150元《证券大智慧》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