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股结构调整化解大盘压力
[特约撰稿 屠骏] 2006-10-26 00:00

 

  特约撰稿 屠骏
  大盘经过一年半左右持续上涨,市场内部结构性矛盾已经很突出。在整体估值合理,但结构性高估突出的市场概貌下,“估值合理”一直以来是市场操作趋利避险的重要标准,其实这反映了我们对结构性调整理解的局限性,因为这违背了“好公司不一定是好股票”的市场规律。所以,笔者认为,针对市场即将展开的结构性调整,应该遵循“两条主线、区别三类个股”的原则。

  两条主线缺一不可

  应对市场结构调整趋势,技术周期与估值两条主线缺一不可。

  从技术周期角度看,需要回避的个股是:首先,在4月初至6月中旬(大盘主升浪期间)涨幅惊人的个股,股价有透支未来之嫌。包括了有色金属股、消费零售股、津滨概念股等。其次,短期“投机性强势股”。由于基本面的劣势,在大盘行情启动初期无法得到机构的充分建仓,因而在技术周期上严重滞后于大盘,更由于基本面危机四伏,稍有风吹草动,补涨行情立即结束,重返中期弱市。

  另一方面,技术周期领先于大盘的股票始终值得关注。如体现人民币升值投资主题的银行、地产行业,作为主流热点,就有领先大盘两个月左右的波动特征,许多机构投资者已经将其视为大盘趋势的“领先指标”;奥运投资主题相关个股,在9月中上旬就提前大盘进入调整,这种提前蓄势显然有利于该主题明年引领市场。

  区别对待三类个股

  从估值方面看,应该引入新思路与动态的视野,从而区别对待三类个股。

  目前,具有相对估值优势的两类个股是:首先,大盘蓝筹股虽然从PEG、EVA等指标来看,综合投资价值并不令人信服,甚至已有实证分析显示,在牛市中大盘蓝筹股所取得的相对收益为-30%左右,但股指期货锁定了股价波动风险后,由于其具备稳定的现金分红能力,因此静态投资价值依然相当突出。其中的高速公路行业更兼具成长性。其次,在新的制度环境下,存在价值突变机会的个股同样具备潜在估值优势。由于全流通后,各类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大股东就有将潜在利润转化为股票市值的动力,因此具有明确资产注入预期的个股,将获得外延型增长的机会,甚至有些个股会由此产生价值突变。如果相关个股没有过分脱离机构的建仓成本,形成跨年度行情应该可以预期。    

  除了以上两类具有估值优势的个股,其他均属第三类个股,特征是估值处于动荡阶段。未来的股价在结构调整中变数极大。除了绩差股的价值回归风险外,价值高估并且历史涨幅巨大的基金重仓股,在未来融资融券的金融创新环境下,同样蕴涵着巨大的中线风险。目前来看,白酒、商业零售、航天军工等行业基金重仓股,盘面分歧已经出现。前期“洪都航空”连续下跌,可能是一个信号。

  大盘稳定 个股调整

  去年以来,大盘权重股占市场总流通市值比例不断增加。例如根据模拟测算,工商银行上市被纳入成份股后,银行股在沪深300指数中权重将达到16%以上,而且随着未来更多银行股的上市,蓝筹股权重比例将不断提高。这种趋势将有效增加大盘的稳定性。因此笔者认为,1800点上方大盘稳定、股价结构调整将是市场的重要特征,而工商银行上市将使这一特征更为显性化。大盘所积累的调整压力,将通过个股结构性调整的方式来释放。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订阅上证报 送价值150元《证券大智慧》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