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叶展
今年的前三季度已经过去,基金普遍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不过,对于试图跟随基金步伐的投资者来说,不知所措的感觉却在逐步加深。一季度的有色,二季度的军工,三季度的银行,几乎每过几个月,基金拥戴的明星就要变一次。要发现基金一以贯之投资的“压箱底”品种,真的很难。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2003年的情况,虽然市场总体远远比不上今年的火爆,但基金硬是把钢铁、银行、电力、煤炭、港口等大盘股捧成 了“五朵金花”,且龙头品种运行了长达一年多的升势。那时候,基金以“价值投资”为大旗,在主力品种上坚持不懈的情形令市场惊叹。
不过,当牛市来临时,基金的心态似乎也变得活跃起来。对于一些股票,前一季度还在大量增持,下一季度就大量减持。较为典型的如有色和军工,上半年曾经吸引了众多基金重仓参与,但在三季报里,却有不少基金表示已经减仓。
减仓的理由当然有很多,比如估值过高,或者景气周期顶点可能来临等等。但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有色中的龙头如驰宏锌锗,三季报报出了3.85元的每股收益,国际锌价仍在创出新高,应该说,基金在年初买入的理由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但这只股票,却已经消失在很多基金的重仓股中。
唯一的理由,是基金觉得股价涨幅已经很高。既然赚得盘满钵满,不如落袋为安。而所谓的估值,并不能阻挡基金获利套现的决心。
一位基金业内人士曾经这样描述基金投资时的心态:在一只股票上涨途中,由于看到其它买入的基金净值迅速增长,其它基金往往也会追入;但当大部分基金都已经买进之后,这只股票上涨动力衰竭,一些基金又会迅速退出,寻找下一个目标。
或许这种说法有失偏颇,但多多少少反映了基金在牛市里深恐净值落后的心理。毕竟,净值增长率是影响基金营销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因此,在牛市里此起彼伏的行情中,基金急于获得超额收益,而反映在操作上,则是频繁换手,追逐热点。
基金的急功近利,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某些重仓股的表现。一些涨幅惊人的股票,在下跌时也是痛快淋漓———而某些基金的净值,在三季度里也出现了过山车般的走势。在大起大落的背后,留给基金持有人的风险显然也在增加。
巴菲特曾经说过,对自己钟爱的股票“持有的期限希望是永远”。这句话值得我们的基金经理好好借鉴。毕竟我们的基金的平均换手率还是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