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博士 □本报记者 苗燕
上海证券报:如何看待工行此次采用同日同价发行的方式?
华生:应该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也标志着证券市场一个新阶段的到来。
此次工行之所以可以实现同步,最主要原因是国内证券市场基本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另一个因素则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进展速度快,QFII、QDII等使得国内和国外投资者能够进行交流。这种开放,使得国内和国际市场从制度规范 到股价、估值标准等日渐接近,这些都是实行同日同价的必要前提。
上海证券报:大型企业A+H同步上市有哪些好处?
华生:同步上市主要还是针对大型企业而言的。发行制度上的改革也是主要为了适应大盘股的发行,而大盘蓝筹股必将成为未来中国股市的支柱。
同日同价发行,最重要的就是能够体现对国内、国际投资者一视同仁,并促进两个市场的估值标准向一起靠拢。这种股指标准的趋同,从而使得两个市场的股价走势越来越接近。
事实上,国内市场的估值标准已经在接近国际资本市场,这从中行在两地上市后的情况就可以证明这一点。随着国内投资者估值标准的国际化,在分析其他股票的时候,运用这种估值理念可使国内的投资与估值更加理性,同时,也使得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得到进步一改进。
有了工行A+H同日同价的先例,未来选择此种方式上市的企业会越来越多。
上海证券报:中国资本市场在与国际对接时,还需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华生:现在最主要问题不在于制度设计,而在于中国资本市场自身的特点与国际市场差异性极大。如果要说注意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点:
首先,股价结构上的问题。股价结构的问题跟历史有关。中国的证券市场过去是一个狭小的、投机炒作的市场。现在可以说,目前大盘蓝筹股的估值跟海外市场已经基本接近,但国内小盘股的估值比国际高很多。
其次,从制度层面上看,国内机构投资者占据的分量和比重相对较低。过去主要是散户,现在是机构和散户平分天下,仍然必须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最后,从根源上看,国内的上市公司不是整体上市,而是分拆上市的,导致上市公司的透明度比较低,容易形成利益输送、利润操纵。
A股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日益加强,未来中国股市跟国际市场的接轨,不仅需要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还需要其他市场的制度建设等多方面的因素。
香港可能只是“多地同步发行”的开始,不排除未来出现同时在纳斯达克、在新加坡、在伦敦上市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