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邹靓
中国的保险市场显然正处在高速增长的成长期,然而,“中国保险业是否已经意识到了危机的存在?”这是劳合社再保险(中国)有限公司(筹)总经理Ian Fanagher提出的疑问。Ian Fanagher表示,灾难投保人的风险如何充分进行计量,需要中国保险业去重视。
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上海国际保险论坛“再保险议题”的论坛会场,Ian Fanagher以劳合社在英国320年发展的经验教训,审视着中国新兴的保险市场。
“首先,中国乃至亚洲保险消费者的购买方式正在转变。” Ian Fanagher这样说。根据劳合社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最新调查,目前对商业保险经纪人专业服务的需求有着大幅增长的趋势,而此前亚洲保险购买者通常采取的是直接去保险公司购买保险。
Ian Fanagher指出,如海上保险、责任险及对专业理赔的需求近几年有很大增幅,这表明这些保险领域和中介市场存在巨大的获利空间。
其次,如同2005年美国经历了“卡特里娜”飓风一样,中国也经历了“龙王”。中国特别是人口、投资密集的沿海地区面临着洪水、暴雨、台风等频繁的自然灾害。“高风险地区也就意味着需要支付超额的保费。”
然而,劳合社在对100名商业领袖的调查中发现,仅1/4的商业领袖根据自然灾害调整了风险评估策略。“气候变化的存在需要保险企业完善风险管理,考验是否能在维持资产完整性的同时应对巨灾风险。”Ian Fanagher说。
金融业的全面开放,给中国再保险市场带来了资本的议题。“然而,在资本繁荣的背后,保险企业对一些经营的基本面缺乏思考。”Ian Fanagher指出,目前,在美国市场上,灾害被保险人的投保条件越来越严苛,市场间形成越来越大的差距。“同时,保险市场的繁荣掩盖了其他市场恶化的事实,因为有些产业已经无法达到最基础保险的报价水平,这在中国同样应该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