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达志 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
|
《创新阶级》一书的作者、美国学者理查德·佛罗里达近日与地理学家合作,以卫星观测夜间城市灯光,他惊异地发现,地球上目前夜间灯光最亮的地方之一是中国华南地区的香港和深圳,他断言这是一个新的特大城市将要出现的先兆,他甚至给了灯光连成一片的两个城市取了一个名字叫“香圳”! 考察世界范围内国际化城市发展轨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不可能建成众多的国际化城市,而且一个国际化城市的建成,往往不是某个城市单凭自身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现代意义的国际化城市,一般都是由数个甚至数十个功能各异但互为补充的现代化城市组成的具有高度相关性的城市群作为一个整体共同作用的结果。
特大型国际化城市的形成是世界经济在全球化条件下激烈竞争的结果。资源与市场必然以实力为依据不断地重新分配。当代国际化城市发展的普遍现象是,一个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通过城市群区域的共同努力和协调进步,逐步取得在国际上城市之间竞争的优势地位,并通过竞争促成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逐步发展为一个国际性城市。
特大型国际化城市的重要地位是相对稳定与不断变化的结果。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增长重心的不断转移,使得世界各国经济的此消彼长,在那些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迅速出现一批颇具实力的城市,并连绵成为城市群,巨大的经济增量所产生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使得城市群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中心城市,才得以发展成为具有巨大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
由于地理惯性的作用,国际化城市一旦产生就将维持相当一段时间,但所在国家或区域经济(所在城市群)实力的下降或相对下降则势必削弱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从而逐步为新兴的国际化城市所取代。
中国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在世界市场上有更多的竞争力和制订规则的话语权,深港“共同市场”的形成,其重大意义就在于有能力代表崛起的中国作为区域单位参与经济的全球化竞争,并成为新的国际区域划分中崛起的新的特大型国际化城市。
正如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刘兆佳认为的那样,目前无疑是加快深港合作的适当时机,深港应当联合打造“特大城市”,在推进亚州区域合作与发展的过程中,催生区域内一个重要的国际化大都会,不仅其经济规模相加执全国之牛耳,而且功能齐备、设施完善。作为亚洲首要的国际大都会,深港两地拥有3000平方公里的土地、2000万人口,足以与北美、西欧的大纽约、大伦敦相媲美。而且,香港和深圳的土地面积、人口规模已经大大超过了纽约和伦敦。
然而,香港要成为世界级特大型都市,并迅速超过目前与香港同等类型的新加坡等世界次一级的国际化大都市,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而深港一体化以及香港与深圳、广州等共同形成的珠三角城市群和大都市圈,要想达到上述目的只是一步之遥。美国学者弗里德曼提出的衡量世界城市的七项指标,包括主要的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国际性机构的集中程度;商业部门(第三产业)的高度发展;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主要制造业的中心;国际性的港口、国际航空港等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城市人口达到一定的规模等等的要求,深港特大型城市完全有能力达到。
据有关公开报道,香港规划署曾经于2001年间就深港之间2800公顷边境禁区的未来发展向公众咨询,并将完成包括边境禁区开发在内的“2030年规划与远景策略”的分析。香港规划署预测,2030年后香港人口将增至900万,流动人口可能达到31.5万人,其中会有越来越多的港人北上工作,深港边界地区的置业需求将急剧增加,有专家认为,2800公顷禁区一旦开发,深港将开始真正对接。但事情的进展远远突破了原有的概念性规划,今年9月7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将香港边境禁区现有的总面积2800公顷缩减至800公顷,面积缩小达七成,禁区范围包括边境围网和通道、过境口岸等,日后的边境仅仅是一条狭长的通道,连接皇岗、落马洲等口岸,香港与深圳在一些地方仅一步之遥,由此而大大推进了深港衔接的速度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