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竞得广发行 未破外资入股上限
[□本报记者 夏峰] 2006-11-01 00:00

 

  广发行竞购战即将尘埃落定 史丽 资料图
  □本报记者 夏峰

  

  持续一年有余的广东发展银行85%股权竞购战即将尘埃落定。消息人士昨日表示,花旗银行最终战胜了法国兴业银行以及平安领衔的团队,将广发行纳入怀中。

  近期将正式签约

  据透露,花旗团队与广发行将于近期正式签约,具体日期尚未最后确定。对于此前有媒体报道的“花旗将拥有广发行36%的股权”,消息人士表示该说法并不准确。“外资入股上限没有突破,花旗及其全资子公司———第一联合资本总计只能持有不超过25%的广发行股权。”

  根据银监会目前的有关规定,单个和多个外资金融机构入股国内商业银行的股权比例分别不得超过20%和25%。今年5月,在得到不能打破政策上限的明确通知后,花旗与法兴分别修改了各自的标书,将拟持股比例降至政策规定之下。

  不过,记者未能了解到广发行未来股权分配比例方面最终的数字。花旗中国有关负责人昨日向记者表示,对上述内容不予评论。作为花旗的两位竞争对手,法兴和平安昨日亦不愿对竞购结果发表意见。

  花旗战略更加清晰

  业内人士表示,花旗“入主”广发行,对后者走出困境具有积极意义。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顾军蕾认为,花旗、法兴以及平安各具特点,但花旗凭借其国际银行巨头、出价最高等因素,胜出并不令人意外。“虽然目前尚难断言花旗需要花多长时间使广发行扭转困境,但是可以肯定,引进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广发行竞购战的结束,意味着外资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很难再有“染指”国内银行业的重大商机。撇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特殊地位不谈,在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没有境外战略投资者进入的只剩下四家,其中,中信银行和光大银行拥有中央企业的强势背景,而优秀的招商银行则根本对引进战略外资不感兴趣。如果想入股这三家银行,必然付出高昂成本。因此,花旗在对广发行的竞购中获胜,意义显得更为重大。

  事实上,花旗的“眼光”还不局限于广发行。今年年初,为了替竞购广发行“松绑”,花旗与浦发银行签署解除排他性合作协议,但未来仍可能通过认购浦发定向增发的方式,进一步增加其持有浦发的股权比例。浦发董秘沈思此前曾向记者表示,花旗增持浦发股份的意愿并未发生改变,只是增持一事需由花旗提出明确的方案后,方能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至此,花旗在中国的战略变得更加清晰:在稳固发展自身业务网络的同时,通过广发行和浦发,使得自身不具优势的业务在内地市场占得一席之地。例如,在所有国内商业银行中,广发行信用卡业务的表现属于领先行列,这对花旗未来拓展发卡业务显然大有帮助。

  去年底,根据对广发行85%股权的报价,花旗、法兴和平安领衔的财团分别出价241亿元、235亿元和226亿元。

  期待竞购过程更透明

  □本报记者 夏峰

  

  作为国内今年最大的并购案例,对广东发展银行85%股权的竞购战即将结束。

  回顾广发行竞购战,其持续时间之长几乎出于所有人的意料。竞购过程的不甚透明,是导致广发行竞购久拖未决的主因,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竞购中的决策流程缺乏足够的透明度。至今为止,外界对广发行竞购战的来龙去脉并不十分清楚,除了去年底的那次开标以外,之后的所有信息(包括重新投标)都是通过媒体披露而公开的。其间,受限于消息来源的匮乏,部分媒体报道难免偏离事实,这也使得竞购进程常常“神龙见首不见尾”,甚至对人们造成误导。

  事实上,如果广发行竞购战只是一桩两家企业之间的交易,严格保密本无可厚非。但是,当外资并购国内重要商业银行时,必要的信息披露还是需要的,因为把问题和现状摆在台面上,有利于更快地找到解决方案。

  其次,政府在主导广发行等竞购案例时,也需要一个更为清晰的主线。以外资入股国内银行的上限———25%为例,外资竞购方最初的标书均不同程度地突破了该比例,花旗计划直接持有的比例甚至已接近绝对控股,但相关部门却迟迟未对该项事宜作出明确表态。直至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该问题方才逐步得到明确,外资竞购方的拟持股比例也最终降至上限之下。

  如果“金融安全”是决策部门的首要考虑因素,上限问题就不应被动摇;如果“重组效果”最重要,那么经过适当的程序,上限也不应是绝对禁区。但摇摇摆摆的政策导向,则可能影响到最终的效果和效率。

  最后,原本是一宗商业行为,却卷入了过多的政治因素。花旗方面,从前美国总统老布什到现任财长鲍尔森,都曾力挺花旗竞购团队;法兴方面,法国总统希拉克乃至欧盟,对这项交易的支持也是不遗余力;而作为惟一的国内竞购者,平安则打出“民族”牌,希望借此得到额外加分。虽然上述因素最终并未影响到广发行竞购战的结果,但至少也对整个过程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

  总之,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未来必定有更多的并购战出现,如何营造一个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对“买卖双方”都有积极意义。

  ■竞购过程回放

  2005年12月28日:花旗银行、法国兴业银行、平安集团递交标书,而荷兰银行、新加坡星展银行等已经陆续退出。针对广发行85%的股权,三方分别出价241亿元、235亿元和226亿元。当时业内几乎一致认为,计划夺得40%至45%广发行股权的花旗竞购方将胜出。

  2006年5月19日:法兴率先递交新一轮标书,原因是应监管部门要求,外资金融机构持有国内商业银行的上限不得被突破。根据新标书,法兴、花旗的计划持有比例均降至20%以下。

  2006年7月20日:在经历一番苦苦寻找后,中国人寿和国电集团成为花旗一方的新中方竞购伙伴,而法兴的中方伙伴名单中增加了大连实德集团以及吉林信托投资,后两者的广发行持有比例均为10%,法兴、宝钢、中石化的持有比例为20%,剩余5%则由加拿大Caisse des Depots基金持有。

  2006年8月31日:广发行竞标各方做了新一轮投标。此前,平安集团在沉寂了半年后,首次表示并未退出广发行的竞购。在该轮投标中,法兴、花旗方案均没有明显变化,而平安则是承诺以现金形式赠予广东省政府数十亿元人民币,助其解决广发行坏账。

  2006年9月18日:在凯雷退出后,花旗集团旗下的美国第一联合资本公司已经加入广发行股权竞标战,该公司计划取得广发行5%的股份。

  2006年10月6日:竞标三方最后一次递交修改后的标书,就竞购团队成员及持股比例进行确定。

  2006年10月16日:作为花旗集团的重要中方合作伙伴,中粮集团退出。(夏峰 整理)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订阅上证报 送价值150元《证券大智慧》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