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国际能源署试探深度合作
[□本报记者 李雁争] 2006-11-01 00:00

 

  建设更为稳定、安全的国际能源体系,对各国发展都至关重要 资料图
  □本报记者 李雁争

  

  10月30日至31日,国家发改委与国际能源署(IEA)合办的“中国-IEA石油安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双方就石油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对此,美国能源基金会驻华首席代表杨富强在接受上海证券报专访时指出,从双方的表态来看,中国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被纳入IEA体系,这一进展对世界能源安全大有好处。

  三因素促使中国靠近IEA

  当天,发改委、财政部、主要国有石油企业、研究机构和国际能源署及其成员国代表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和历年来与IEA的接触一样,本次会议没有对媒体开放。

  发改委会后发布通稿表示,IEA在协调能源政策、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石油储备和收集能源信息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国政府将高度重视与IEA的交流与合作。

  杨富强指出,长期以来,由于中国与IEA的联系不够紧密,致使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代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信息不畅导致进口成本过高。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今年的半年报,其二季度实现油价比一季度增加13.9%,该幅度高于同期纽约期油价格增幅两个百分点,也高于其它跨国公司的实现价格增幅;第二,经验不足导致战略储备长时间缺位;第三,技术落后导致高污染。依托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我国高污染、低能效的现状得到较大改观,这也是对全球资源和气候的贡献。

  IEA成立于1974年,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的石油纯进口国为了避免再次出现石油危机而成立的独立政府间组织。根据该组织章程,由于不是OECD成员,中国还不能成为IEA的成员。

  成为观察国时机已成熟

  目前,我国第一期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正在建设之中,并且进展顺利。对此IEA表示,中国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对维护中国及世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双方应该在石油市场数据和分析,以及石油储备的情况进行进一步的交流。

  专家认为,这一表态为中国和IEA深化合作留下了很大空间。

  实际上,早在2005年,杨富强所在的基金会就曾向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建议,中国长时间把自己排除在IEA之外是不明智的,应该通过一些创造性的方法,比如成为IEA观察员,真正深入到国际能源体系的内部去。

  杨富强还为此与IEA进行了接触,时任IEA主席的芒迪明确表示,“我个人将非常欢迎”;OECD秘书长约翰斯顿也表示,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又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OECD不能缺少中国。

  果然在不久后,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应邀出席了2005年国际能源署部长级会议,并做了《加强能源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主题发言。

  因此杨富强认为,从本次会议的进展来看,中国与IEA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成为观察国的时机已经成熟。凭借中国因素,作为买方联盟的IEA也将有更大力量与欧佩克进行油价问题的谈判。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订阅上证报 送价值150元《证券大智慧》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