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军
紫江企业原计划10月31日发行5亿元短期融资券,但主承销商却在认购当天突然宣布调低发行额至2亿元,锐减60%。
紫江企业曾披露,公司2006年度第二期短期融资券计划于10月31日发行,发行额为5亿元,由交通银行负责主承销,期限为一年,起息日为11月1日。
根据发行安排,10月31日9时至11时,交行根据承销商传真的《申购要约》统计紫江企业短期融资券的有效申购量;15时至16时30分,交行向中标承销商传真认购确认书以及缴款通知书。但10月31日16时54分,交行却突然在中国债券网发布“关于变更紫江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条款的有关说明”,称经与投资人协商,紫江企业决定变更2006年(第二期)短融券发行有关事宜,将发行额度由5亿元变更为2亿元,剩余额度将在有效期内视发行人的实际资金需求和市场情况择机发行。
与此次发行的窘境相比,紫江企业2006年(第一期)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要顺利得多,5亿元的发行额度2月28日全部售出,收益率只有3.069%,大大低于后来一些短期融资券的收益率。
紫江企业人士称 市场遇冷受累上海社保案
□本报记者 何军
就主承销商紧急调减发行额一事,记者昨日采访了紫江企业投资部有关人士,该人士告诉记者,公司短融券认购不足与上海社保案引发的市场对上海本地企业的信任危机有关。
上海社保案首先牵出了福禧投资,该公司今年3月发行了10亿元短融券。事发后,该债券的信用级别被评级机构调低为C级。随后,已发行短融券的上海电气集团、上电股份、海欣股份等都相继有高管被要求协助调查。
该人士称,公司第二期短融券的发行没有达到预期额度与公司本身无关,市场认购不足导致了主承销商被迫大幅调减发行额,虽然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给予了紫江企业2006年(第二期)短融券A-1的信用评级。
对于紫江企业短融券的发行窘境,业内人士分析可能还与另外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市场的投资环境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大资金有更多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发行短融券的企业越来越多,导致机构需求不再像以往那样强烈,发行收益率也逐渐走高。二是随着民营企业问题的不断暴露,市场对民营企业的信任度越发降低。其中一个佐证是,今年9月上旬,由于认购不足,江苏恒力化纤也曾临时变更短融券发行规模,由5.5亿元降至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