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8月17日,杭州市召开民用天然气定价听证会 资料图 |
|
□本报记者 李雁争
日前,马来西亚液化天然气公司宣布将与上海液化天然气公司签署《液化天然气购销合同》;与此同时,中俄天然气、中土天然气项目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据记者昨日了解,马来西亚液化天然气(LNG)到岸价将达1.8元/立方米,但我国目前LNG的出厂价仅为0.8元/立方米,其中有1元钱的价格倒挂。
中国石油化学集团专家警告说,如果我国公司不能承受市场价格,就只能失去合同。
该专家认为,以上变化意味着我国各地政府在面临紧缺还是接受涨价的两难抉择时,做出了更倾向于后者的选择。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师牛犁指出,我国天然气紧缺局面至今没有缓解迹象。根据统计,2005年我国华东地区有400万千瓦的新建天然气发电机组因燃气供应不能保证而无法投入生产运行。
以海南电网文昌清澜电厂为例,去年“油改气”技改工程成功并网发电后,因LNG供应严重不足,电厂长期处于“极度饥饿”状态,只能改用柴油发电。
于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选择,要么是接受天然气紧缺的现状,要么接受国际市场天然气涨价的现实并以高价进口。
专家指出,相对于燃煤电厂,燃气电厂具有调峰能力强、热能高、污染少的优点,但是它却有一个致命缺点———资源紧缺。如今,各地政府接受了天然气涨价的现实,这必将影响下游的居民生活用气,也将带来涨价的结果。
而事实上,我国早已有一些地方,已经上调了天然气价格,另外一些地方,也陆续召开着天然气的涨价听证会:四川将工业用户天然气价格上调了10%、新疆将天然气零售价每立方米上调1.3%;上海举行“燃气价格形成机制和调价方案”听证会、北京召开价格听证会讨论民用天然气价格上涨问题。而就在前天,海口市举行管道燃气价格调整听证会,海南民生管道燃气有限公司提出调价申请。
资源告急各地面临涨价难题
□本报记者 李雁争
我国“被迫”接受天然气涨价的原由,说到底是由于各地缺气导致的。
专家表示,冬天的到来导致各地开始缺“气”,为了环保,缺“气”的现实促使政府被迫接受高价进口天然气,进口价的上涨又将导致居民用气价格的上升。
缺气:各地开始告急
每年岁末都是资源紧张的时期。据统计,我国今年将有600万千瓦的新建天然气发电机组因燃气供应不能保证而无法投入生产运行。
交通行业的用气状况也日益紧张。随着10月用气高峰到来,四川、长春等地能够每天供应给加气站的天然气减少了几千立方米,当地出租车和公交车的运能开始受到影响。
即便是在北京和上海,城市的生活用气也不容乐观。北京热力集团10月27日表示,热力集团所属11个基地的供热能力将在今冬达到极限。如遇极端天气或部分设备故障时,北京将无后备热源替代。
告急:政府接受涨价
我国天然气资源仅占世界已探明资源总量的1%,严峻的形势促成了我国在今年内陆续达成了数个进口天然气的协议,被迫接受“高价”天然气。
进口天然气成本的涨价,将带来居民天然气使用价格的上升。我国各地已经陆续上调了天然气的价格,一些地方也正在陆续召开涨价的听证会。
而天然气涨价的更深层含义,是它促进了资源类价格调整的速度。专家表示,石油、水、电等资源价格的上升,都将使居民从腰包里掏出更多的钱。
涨价:应有新思路
中石油西南天然气研究所研究员白兰君认为,由于我国一开始就没有通过价格杠杆很好地把LNG的真实价值反映出来,导致民众已经习惯于接受便宜的价格了,当然不愿意支付真正的商品价值。
为此,发改委价格司人士表示,目前计划将每年燃气价格逐步上浮5%~8%,直到大致与国际价格水平接轨为止。
专家指出,天然气的销售价格可以随着国际市场的价格适当浮动,但是政府也不必把眼光仅局限在天然气领域。如果考虑向石油、煤炭行业征收一定的环境税,用以补贴天然气行业。这样,消费者的不满、进口商的怨言、环境的恶化程度都将被降低。
各地天然气涨价及听证会日历表
2月20日,长沙市召开天然气价格听证会,对于暂定的2.33元/立方米价格,与会的绝大多数代表都提出了反对意见。
6月21日,赣州市物价局举行城区天然气销售价格和管道初装费的听证会。
7月,四川将工业用户天然气价格上调了10%。
8月1日,新疆将天然气零售价上调1.3%,每立方米上调至1.366~2.076元。
8月17号,杭州市民用天然气定价听证会举行。针对杭州市燃气有限公司提出的定价申请每立方米2.6元,15位听证代表中有八成代表认为这个定价略微偏高。
9月1日,北京市上调非民用天然气销售价格。各类非民用天然气销售价格统一上调0.15元/立方米。
9月12日,上海市物价局组织召开了“上海市建立燃气价格形成机制和调价方案听证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10月31日上午,海口举行民生管道燃气调价听证会。调价后,海南福山油田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供应给海南民生管道燃气有限公司的天然气价格,由原来的0.974元/立方米上调为1.25元/立方米。(阮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