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今年糖价调控战惊心动魄
[□本报记者 钱晓涵] 2006-11-02 00:00

 

  白糖主力上市以来走势图 张大伟 制图
  □本报记者 钱晓涵

  

  在昨天举行的全国食糖产销工作会议上,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徐息和强调,相对于其他品种而言,食糖具有特殊性,仅仅凭借市场手段难以充分平衡各方利益,必须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

  在过去一个榨季中,受能源方面因素的影响,国际糖价升至近25年来的最高点。徐息和认为,由于国家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和密切配合,今年我国对糖价的调控工作取得了成功。“我的感觉是四个字,‘惊心动魄’。上榨季。国内糖价经历了一个‘过山车’行情的过程,直到8、9月份步入稳定,给产销带来了较为有利的环境,但到了期末,又有点开始翘尾。

  对于国内白糖市场来说,上个榨季无疑值得铭记。不仅白糖期货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成功上市,更为重要的是,国储向市场投放了多达十一次的储备糖,糖价不断地受到政府行为干预,一些经济分析师认为,国家不应该用宏观手段来替代市场调控。对此,徐息和认为,经济分析师应多了解食糖这个特殊品种在我国的具体情况,了解我国宏观调控的实际,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有效提高国家的宏观调控上。

  徐息和表示,美国、欧盟等国的糖价之所以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波动范围内,一是通过对糖农进行高额补贴,二是通过关税保护,使国际市场的波动不影响到国内的发展。因此,国际糖价并不能反映真正的国际生产成本,各国只是把多余的糖投放到国际市场上出售;在我国,食糖这个品种从来没有实现过自由贸易化,但事实上,由于我国的关税低,食糖已经处于高度自由的贸易化状态,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糖价如果与国际糖价过于密切,容易产生较大的波动。

  徐息和强调,在这种状态下,我国不可能不实施宏观调控。在供不应求的时候,通过国库投放来调节;在供过于求的时候,通过国库来收储,这种行为的本身就是一种市场的调节方法,也是我国宏观调控食糖的实际。

  对于国家宏观调控要达到的目的和原则,徐息和列出了三个方面:一是要稳定食糖购销,保证市场供应;二是要保证、平衡各方利益,不能以损害某方的利益来实现另一方的利益,当各方利益不能平衡的时候,国家就应该进行宏观调控;三是要有利于制糖行业的长期发展,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行业的整体发展,业界一定要保持一个冷静的态度,做到顺价销售。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订阅上证报 送价值150元《证券大智慧》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