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泄露我们的“隐私”?
[] 2006-11-03 00:00

 

  身处信息时代,当各类商业推销和宣传,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席卷而来时,人们困惑:商家怎样掌握了我们的个人信息?隐私怎么成了“公开的秘密”?

  个人信息无端泄露

  海口市最近开张的某大型超市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原因是超市在没有征得同意的情况下,大量向市民寄送会员卡和宣传品。“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超市已经给我办好了会员卡,而且寄到了家里,还打来电话询问我收到没有。超市是怎么获得我的住址和家庭电 话的?”家住海口市海秀中路侨中里社区的王先生说。

  王先生介绍,他平时很少出门,也没有在公共场所填写过什么表格,更没有随便向外人泄露自己的住址和家里电话,这家超市对自己的个人信息却了如指掌。他不明白,超市是怎么得到这些信息的?

  10月初,刘先生在地处海口市滨海大道的海口湾买了一套三居室房子。在买房时,刘先生一再叮嘱开发商和物业公司,千万不要泄露自己的资料,但不知何种原因,刘先生的联系方式还是被一些装修公司获取,接下来便遭遇到接连不修的装修骚扰电话。

  还有的人刚买新车就接到推销车辆保险的电话,从怀孕到生产不断受到孕妇培训机构的骚扰……

  问题到底出在哪?

  信息时代提供及时资讯的同时也使公民的个人信息被他人不正当利用,甚至非法窃取的危险性越来越高。国内某调查公司今年4月的一份调查显示,74%的人有过信息被泄露的遭遇。在被泄露的信息中,90%是联系方式(电话、工作单位)。泄密渠道42%是网上注册,25%是找工作投简历,16%是买车、房、保险等,10%是医院看病。

  医院。在医院看病时,人们需要登记详细的个人信息,例如家庭住址、联系方式、患病情况等。经常是你刚从医院回家,推销人员跟着就来了。最大的可能是,一些不负责任的医务人员把病人的个人信息泄露给了药品、医疗器械等推销人员。中介机构。想找份好工作或意中人的人,在职介所、婚介所等中介机构,留下个人信息,想不到自己这些个人资料有可能被当成废纸卖了或被当作商品出售,让某些人钻了空子。服务行业。你家喝桶装水吗?在送水点留下过家庭住址和电话吗?你去美容院吗?美容院的月卡上要留联系方式吗?你是否喜欢社交活动呢?某俱乐部会员卡上,留下了你多少个人信息呢?这些信息可能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泄露给别人。互联网。是否刚在互联网上申请了一个电子邮箱,一个星期内就收到20来封垃圾邮件……银行、保险、航空、电信等部门。存折、保险单、机票、电话单据……上面都有真实的个人信息,包括真实姓名、住址、联系方式和身份证号码等内容。

  提高保护意识

  海口市公安局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个人信息对市民的家庭安全和人身安全都很重要,如果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掌握了很危险。另外,对个人的生活嗜好、家庭住址、住宅电话等,市民自己要管理好,遇到商家要求填写这些信息时,一定要多个心眼,千万不要轻易留下住宅电话。

  海南天皓律师事务所律师汪东认为,个人信息作为隐私权的一部分,是公民人格权的一个方面,公民对这一权利享有绝对的支配权。出卖他人资料和电话等个人信息,特别是用于营利性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但个人信息如何管理,目前在法律法规上没有明确规定。监管真空是个人资料频频被出卖的主要原因。此外,买卖个人信息的公司多在私下交易,而且中间环节较多,这给有关部门的调查带来相当大的难度,法律可能难以支持受害人的诉讼请求。为了避免个人隐私权被侵犯,除相关部门应及时填补监管空缺外,个人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据新华社海口11月2日电)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订阅上证报 送价值150元《证券大智慧》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