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经济迎来十年最强劲涨势
[□本报记者 朱贤佳] 2006-11-08 00:00

 

  阿尔穆尼亚表示,欧盟委员会与欧央行之间就通胀问题不存在分歧本报传真图
  □本报记者 朱贤佳

  

  欧盟委员会周一公布的半年度报告显示,“欧盟迎来了十年来经济涨势最好的一年”;在随后一天的欧盟财长会议上,各国财长也一致认为,欧盟经济飞速发展,但需警惕美国经济放缓对其造成的影响。

  加息仍存悬念

  欧盟半年度报告预期,欧元区12国2006年经济经季节调整强劲增长2.6%,高于去年的1.4%。欧盟整体上25个国家的经济上涨2.8%,高于去年的1.7%。“经过过去十几年令人失望的发展,欧盟经济在2006年开始反转,势头堪称十年来最好的一年。”欧盟经济货币事务委员阿尔穆尼亚表示。

  今年由于经济强劲增长以及德国从明年1月1日开始上调增值税,欧元区的财政赤字将占整个GDP的2%,低于2005年的2.4%。欧盟的报告还认为,欧元区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德国和法国今年的财政赤字都将低于欧盟设限的3%,意大利在2007年也将低于欧盟的警戒线。

  明年,欧元区经济预计年增2.1%,2008年随着消费信心向好,经济年增将达到2.2%。整个欧盟在2007年以及2008年经济将稳步增长2.4%。

  然而,与会的各国财政部长均表达了对经济强劲增长引发通货膨胀危机的担忧。很多经济学家推测,欧洲央行在下个月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3.5%。但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在美联储迟迟不考虑加息的情况下,欧洲央行很难作出加息举措。“现在经济状况还处在‘晃晃悠悠’的情况下,在这样一个衰退与起飞的边缘时期,个人认为央行不应该加息。”而且目前油价大幅下跌,通货膨胀预期也有所减弱。IMF总裁拉托也在当日举行的欧盟财长会议上表示,目前欧央行货币政策仍具适应性,应当趋向中性化,不应给予更多限制。

  美对欧盟影响有待观察

  在欧盟财长会议上,卢森堡首相兼财长容克认为美国经济将实现“软着陆”,不会出现经济大衰退的局面。但经济学家认为,急剧放缓的美国经济将挫伤全球的贸易,而且世贸谈判陷入僵局、全球的保护主义势头上扬都会破坏经济增势。

  对此左小蕾则认为,“虽然美国是欧盟第一大出口市场,但美国的经济问题还没有给欧盟带来很严重的后果。近期的中期选举可能会给美国经济带来一些转机,美国经济对欧盟的影响还要观察。”她认为,美国经济“下滑到怎样一个程度”是考量对欧盟影响的关键。“有了亚洲这个发动机,欧盟经济差不到哪去。”

  失业率降至8年最低

  欧盟委员会一直敦促各国政府通过削减本国债务和实行劳动力市场改革来更好地从本轮经济增长周期中受益。阿尔穆尼亚认为,经济如能保持这种涨势,2006年至2008年市场将新增700万就业机会,这一数据是过去三年所创造就业机会的2倍。目前,欧盟的失业率是自1998年以来最低的数字。

  与会各国财政部长还表示,物价稳定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油价的波动。阿尔穆尼亚表示,物价和油价之间的关联无法被忽视。容克表示,很难预见油价的走势。奥地利财长格拉瑟称必须对油价的变化保持警惕。

  解读欧盟经济劲升背后的三大原因

  □本报记者 朱贤佳

  

  欧盟委员会半年度报告透出一个强烈的信息:欧洲经济正在腾飞。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令欧洲经济在2006年有如此抢眼的表现。对此,记者访问了上海社科院欧洲研究中心主任李明棋,他认为欧盟这轮经济热潮背后的原因,概括而言主要有三点:一是经济周期、二是东扩的影响、三是美元走弱。

  李明棋认为,欧盟经济腾飞较晚以致最终效果显现也要较其他经济体晚一些。“欧洲这轮经济腾飞比其他经济体要晚一到两年,其他经济体是在2001至2002年起飞的,欧洲是在2003年才起步,因此效果也显现得较晚。欧盟在内部结构调整方面也作出了一些努力,尽管不是根本的改变,但是的确起到效果。”

  这轮经济腾飞还表现在欧盟内需扩大,“这主要是与东扩后的积极效应分不开的,东欧市场的强劲需求带动了整体发展。”

  最后,他还是回到了我们关注的美国问题上来,他认为,美元走弱欧元走强是导致资金流向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现在资金更倾向欧洲市场,毫无疑问,这对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订阅上证报 送价值150元《证券大智慧》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