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邹靓
“外资银行在人民币存贷款市场,要两条腿走路。”昨日,一欧系外资银行高管这样告诉记者。
“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势强劲,人民币贷款增量市场份额已接近1/4。”央行上海总部在10月上海市货币信贷运行情况报告中称,受贷款投放拉动派生性存款增加的影响,10月份外资金融机构新增本外币存款41.14亿元,高出今年前10个月月均增量17.66亿元,同比多增10.94亿元。同时,截至10月份,外资金融机构 累计新增的人民币贷款322.39亿元。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8.13亿元,同比多增11.77亿元,占全市人民币贷款增量的24.8%,较前3季度上升2.5个百分点。
随着中国金融业开放之后,外资银行将获得与中资银行同等国民待遇经营人民币业务时间的来临,沪上外资银行正加快人民币存贷业务,尤其下半年以来,外资行人民币贷款业务节节上涨。
数据显示,三季度,外资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08.22亿元,同比多增68.6亿元,比1、2季度的平均增量多增15.2亿元。外资金融机构1-9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占全市人民币贷款增量的22.3%,较上半年上升5.6个百分点。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剑平认为,外资银行扩大人民币存贷款规模是其抢滩人民币市场的必然选择。但是,“即使是在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之后,外资行依然会受到营业网点的限制,能否顺利抢滩还有赖于其布局策略”。
从外资行贷款结构来看,10月份外资金融机构新增本外币各项贷款40.94亿元,同比多增16.68亿元。在当月新增的外汇贷款2.28亿美元中,近90%为向外商投资企业发放的短期贷款。
对此,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陈学彬认为,受到10月股市、基金市场活跃的影响,外商投资企业的短期贷款很可能是投向资本市场,而非生产导致的流动资金需求。“金融业开放后,中外资银行的存贷款结构会有一定的趋同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