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房贷10月入冬 调控显露“较强抑制”效应
[□本报记者 孙忠] 2006-11-09 00:00

 

  房地产调控政策已对上海市场购房需求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 史丽 资料图
  □本报记者 孙忠

  

  央行上海总部发布的10月份上海市货币信贷运行报告显示,当月中资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特点呈现“三减少一集中”的状况。和9月份相同,个人消费贷款,特别是个人住房贷款依然持续走低,央行上海总部认为,这“表明房地产调控政策已对市场购房需求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

  数据显示,10月上海个人住房贷款减少3.77亿元,其中新建房和二手房贷款分别减少2.49亿元和1.28亿元。

  报告显示,10月份和9月份的情况类似,个人消费贷款依然低迷。10月份中资银行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减少3.38亿元,比上月多减5.3亿元,主要是个人住房贷款减少所致。

  长江证券钱锟表示,目前消费贷款量的持续走低,和目前的上海房产交易量的萎缩有直接关系。个人房地产信贷在整个消费信贷中占比约80%,如果前者持续走低,势必会带动整个消费信贷的萎缩。这种态势与9月份很类似。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与此相反,当月基建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则仍呈现出刚性走强的态势。报告显示,10月份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投向仍较集中于基本建设等中长期贷款。当月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增加15.96亿元,其中主要是基建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其中新增基本建设贷款30亿元,同比多增18.3亿元。

  一面是个人住房贷款锐减,一面却是房地产开发贷款仍在增长,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压力已经突出显现。

  “近几个月房地产开发贷款却一直在走强,表明银行贷款的期限风险正在凸显。”钱锟认为。

  钱锟认为随着住房消费的低迷,上游的开发商贷款还本付息的压力会持续增大,这不仅加大了房地产市场的风险系数,同时也将给整个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的控制带来很多麻烦。

  报告也显示,第3季度央行一系列货币政策出台后,中资商业银行在压缩票据融资规模控制贷款增长的同时,基本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等中长期贷款仍保持一定的增长规模,致使中长期贷款集中度仍偏高。10月末中资商业银行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比重较年初上升2.9个百分点,加上受存款来源波动性加大和资金运作渠道单一的不利影响,目前中资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压力较大。

  不过钱锟提醒,由于房地产开发贷款作为中长期贷款,有较强的增长刚性,因此,仅仅依靠几个月的数据很难合理测算房地产开发贷款规模的变动。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

  另外,10月份中资金融机构信贷投放,除了个人消费贷款外,票据融资和外汇贷款也在进一步减少。受大量票据到期和部分银行压缩票据控制信贷规模等因素的影响,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票据融资当月减少65.7亿元,同比多减126.1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外汇贷款连续3个月下滑。

  报告显示,受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及利差、汇差缩小等因素的影响,10月份中资金融机构除进出口贸易融资增加0.21亿美元外,其他外汇贷款全线下滑,当月各项外汇贷款减少1.9亿美元,同比多减3.28亿美元。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订阅上证报 送价值150元《证券大智慧》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