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摄影:中国怎么样?
[□姜长城] 2006-11-13 00:00

 

  ——— 法国CLUB画廊总裁文内华专访

  □姜长城

  

  2003年作为中法文化年的一个重要项目“中国当代艺术展”在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展出,展览被命名为“中国怎么样?”。而单就这个名字而言,已经透露出西方人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兴趣,这种兴趣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下逐渐形成一种热潮,并构成一种利益驱动。作为在法国巴黎已有多年运营经验的画廊,其总裁文内华女士准备在摄影方面与北京对接,其中原因何在?

  为什么是北京?

  “其实在上个世纪的40年代我就来过北京一段时间。”文内华女士讲,那个时候她作为中法双方交换培养的学生来北京学习和考察了1年多的时间,以后也陆续到过北京多次。对于她来讲,中国是个充满魅力的国家,这里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而且一切变化都来得那样剧烈和规模宏大、节奏迅捷,这些社会变化和文化转型是她感兴趣的,而且是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没有的。“而且中国和法国在很多方面有相似的地方,其实有很多法国的作家、记者、艺术家都一直在关注着中国。”尽管她认为北京的变化日新月异,但是她仍然认为“我了解而且只了解北京。”所以如果选择来中国她就会选择北京。这些想法表现出其欧洲传统里所具有的文化敏感性,在这个基础上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来组织自己的事业,无论是盈利还是非盈利。当然,作为一个商家她也提到了奥运、GDP、购买力、人口结构等等的硬数据,这些同样是她把事业开拓点选择在北京的考虑因素。

  希望在北京做什么?

  文内华曾是巴黎一个IT公司的总裁,来北京的工作之一也是希望可以帮法国的IT业界同行做市场评估及其他服务。而作为自己的主要兴趣点,她希望能把摄影作为一个节点与北京和它背后的中国艺术对接。“我观察过多年的中法摄影艺术,我认为在这个领域,中国和法国的艺术家们具有非常多的可沟通点,大家有些共性的东西,这个是驱动我来做这个事业的根基。”

  而出于对艺术体系的认识,她还是倡导博物馆先行。她希望在可能的情况下和北京有关部门协商,在北京建立一个专门的摄影博物馆。她说:“在巴黎、纽约、伦敦等很多的城市都有自己很好的专门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对于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的记载、诠释等都是很重要的,现在北京没有自己的摄影博物馆,这个是很让人难过的。”然而,她也表示这个恐怕要比较漫长的时间才有可能达成,因为中国政府对于外来非营利机构的相关法律和扶持现在还并不有利于这类事业的发展,如过高的税收和缺少文化赞助政策就是对于这些非营利机构很大的桎梏,而且缺少相关身份和免税回馈,赞助就成为一个虚无飘渺的东西。

  近期能够做什么?

  作为一个事业的可能性开端,文内华从今年的四月份开始就带领自己的画廊出现在北京的两大博览会上。明年,她将积极地与中国美术馆或者其他机构协商推出法国的两个摄影名家的作品展,并且希望可以与北京的摄影艺术家接触,将中国摄影艺术家的作品推介到欧、美艺术圈,“中国摄影艺术家有好多精彩的作品,但是价位却与国外艺术家相差悬殊,这个是不应该的。要改变这样的状况首先就是要将作品有效的推介出去,被更多艺术界的人们了解。”

  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关注北京,这是一个地域作为一种力量上升的有利因素,但是最终的结果还是要看自身的相关配套设施和硬件环境。在上个世纪《Art News》杂志采访美国画商利奥·卡斯蒂里的时候问:“你认为以后的艺术市场中心会不会不是纽约而是其他城市?”这个人毫不犹豫地回答“NO!”他的理由就是“我们纽约拥有永久性的艺术设施,牢不可破。”且不去讨论他的话结束后这个世界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单就他说的那个理由而言,对其他想在后来的艺术市场中崛起的地区来说的确是至关重要的。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订阅上证报 送价值150元《证券大智慧》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