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宜成为钢铁出口大国
[□许宏强] 2006-11-13 00:00

 

  许宏强:经济学博士,现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研究。
  □许宏强

  1996年,中国钢产量突破亿吨,达到10124万吨,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2003年,中国钢产量达到2.22亿吨,成为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唯一年钢产量超过2亿吨的国家。2005年,中国钢产量达到3.49亿吨,占世界钢产量的30.9%。随着中国钢产量和占世界钢产量比重的上升,中国钢铁贸易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化。这些变化既反映了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成就,也暴露了一些令人担忧之处,其中钢铁出口的快速增长就是一个急需要调整和改变的现象。

  中国钢铁贸易发生重要变化

  中国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是以国内市场需求的迅速增长为基础的。但是,随着中国钢产量的大幅增长,中国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世界钢铁工业的供求格局,中国国内钢铁生产和供求变动通过钢铁贸易对世界钢铁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钢铁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和钢铁工业发展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1、中国钢铁贸易快速增长。从2002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增长,国内钢铁供求和进出口贸易也迅速增长。2005年,钢铁进出口额占全部贸易总额的比重仍超过了2003年的3.24%。2003年,我国钢铁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为2.41%,钢铁贸易额占全国贸易额的比重超过了钢铁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2005年,我国钢铁出口额超过了180亿美元,进口额超过了280亿美元。

  中国钢铁贸易占世界钢铁贸易的比重也在上升。2000年以来,中国钢铁贸易总额占世界钢铁贸易总额的比重从4.8%上升到了7%以上,2004年和2005年这一比重仍在7%以上。

  中国钢铁贸易额的迅速增长,是由出口和进口同时推动的。但是,最近两年中国钢铁贸易的增长主要是由出口推动的,这是我国钢铁贸易中出现的一个重要变化,即钢铁出口的增幅超过了钢铁进口。

  2、中国从钢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中国一直是钢进口大国,但2005年扭转了我国钢净进口的局面,实现净出口钢12万吨。虽然我国的钢贸易在数量上已是净进口,但在金额上仍为逆差,这是由我国钢材贸易的结构决定的,即我国出口钢材的技术含量和价格低于进口钢材。2006年1月至4月,中国净出口钢430万吨(同比增长142%),贸易逆差8亿美元(同比减少了70%),全年钢贸易很可能在继数量上转为净出口后,金额上也转为顺差。就目前的趋势来看,我国钢贸易在数量和金额上的顺差还将会继续扩大。

  3、中国低端钢铁产品出口能力提高。一般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来衡量某类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根据RCA指标,我国钢铁产品的出口能力是比较低的。

  从判断出口产品竞争能力的RCA(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指标来看,中国钢铁产品出口的RCA一直是低于1的,也就是说中国虽然是钢铁生产大国,但是钢铁工业的出口能力并不强。自2002年中国钢铁工业产能快速扩大以来,我国钢铁产品的RCA逐年提高,全部钢铁产品的RCA从2001年的0.46上升到了2004年的0.69。

  2004年,RCA大于1的钢铁产品出口占了中国钢铁出口的80.61%,进口占了27.68%,实现了35亿美元的顺差。但遗憾的是,中国RCA大于1的钢铁产品,基本上是技术含量低、加工程度不深的产品。一些技术含量高、加工程度深的产品,如不锈钢、电工钢、涂层或镀层板材,则缺乏出口竞争能力,在相当程度上还需要依赖进口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中国钢铁贸易结构不合理

  中国钢铁贸易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可能对中国钢铁贸易以及钢铁工业的长期健康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些现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出口产品和进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工深度存在较大差距。我国钢铁进口产品的技术含量要明显高于出口产品。例如,2005年,出口钢材中技术含量较低的棒线材比重为32.8%,远高于进口钢材中4.2%的比重。

  这种低出高进的钢铁产品结构,是由当前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阶段的特点决定的,也会造成对我国资源环境的极大压力。因为,低端产品生产消耗的能源、水资源和排放的污染物都要高于高端产品,我国大量生产并出口低端产品尤其是铁产品,这对我国这样一个能源资源并不富裕的国家来说并不有利。

  2、主要贸易伙伴地区过于集中。与我国大陆相邻的东北亚地区的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省是我国最大的三个钢铁贸易伙伴,我国从日韩和中国台湾进口的钢铁额占了中国钢铁进口总额的50%以上,钢铁出口额则占了约40%。根据HS4位码分类共有35类钢铁产品,在中国进口最多的十类产品中,有六类是板材。2005年,中国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省进口的这六类产品占了中国全部进口的62.4%,说明中国大陆存在供求缺口的产品高度依赖于从东北亚地区的进口。

  中国与这三者之间的钢铁进口结构和出口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同。中国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省进口金额最多的5种钢铁产品全部是板材。也就是说,中国向日本出口的钢铁产品的技术含量最低,向韩国出口的钢铁产品的技术含量要高一些,向中国台湾省出口的钢铁产品的技术含量最高,但是其中加工贸易出口又占了较高的比重。

  3、原料进口依存度过高。铁矿石是钢铁生产的基本原料,在我国钢铁存量还不够高的情况下,我国钢铁生产的原料几乎全部是铁矿石,废钢作为原料所占比重很少。但受储量、开采量和铁矿石质量的限制,我国铁矿石产量和国产铁矿石产铁量跟不上钢铁产量迅速增长的要求。国内铁矿石的供求缺口只能通过进口来解决。

  在全球新增加的铁矿石出口量中,有86.3%份额被中国吸纳了,中国进口铁矿石占世界铁矿石出口的比重从十分之一提高到了三分之一。中国钢铁产量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程度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四分之一提高到了目前的超过二分之一。

  中国大量出口钢铁得不偿失

  1、出口增长可能掩盖了产能大幅增加所隐含的调整风险。我国钢铁产能的迅猛增长是以国内需求为基础的,因此钢铁产能在短时间内出现爆发式增长是有其市场需求基础的。2005年,我国钢产量已经超过了日本、美国、俄罗斯、韩国钢产量的总和,估计2007年至2008年我国粗钢产能超过5亿吨几乎没有悬念。我们认为,目前,国内钢铁(主要是低端钢铁产品)供过于求的迹象已经出现,如果我们现在依靠出口缓解国内尚不明显的产能过剩问题,继续扩大钢铁投资和产能,那么中国钢铁工业需要面临的调整压力就会很大。

  2、出口大幅增长,容易引发贸易摩擦。钢铁产业是典型的传统产业,其他主要产钢国一般都存在供过于求的问题,而钢铁工业的结构性调整或者说产业转型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如果中国钢铁工业出口增长过快,必定会引起进口国相关行业的警惕,引发贸易摩擦。中国产能和出口如果继续快速扩张,必定引发更多的贸易摩擦,使出口受阻,其结果是国内产能过剩,迫使国内钢铁工业调整,其成本将是巨大的。

  3、资源条件不支持我国钢铁大量出口。钢铁生产所必需的原料、水资源、能源、运力等方面的短缺,不利于我国钢铁产品的大量出口。

  我国生产钢铁的原料供应有限。国产铁矿石不足,造成了我国铁矿石供应严重依靠进口,这直接拉动了国际铁矿石价格的上扬,使得我国在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中没有掌握主动权,从而流失了相当一部分钢铁工业发展的利益。

  我国水资源总量并不少,钢铁工业是耗水大户之一,每年耗用新水30亿吨左右。更重要的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钢铁用水效率较低。另外,水资源分布和钢铁产量分布不对称也是一个问题,但是华北中东部平原地区钢产量占全国钢产量的比重超过40%,这一地区钢铁生产应该相对收缩规模。

  我国能源总量也不算少,但是人均能源储量和消费量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钢铁行业生产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我国吨钢能耗为756公斤标准煤,比国际先进水平多了100公斤,高出了15.2%。

  我国钢铁产量的迅速增长,对物流运输也造成了一定压力。我国铁矿石进口的大幅增长已经直接拉高了国际航运价格,国内大量海运进口铁矿到港后因铁路接运能力不足,出现了压港和依靠汽车长途转运的现象,增加了运输成本,也削弱了竞争优势。

  4、大量出口钢铁会对我国造成较大的环保压力。钢铁工业是高能耗、高水耗行业,同时也是高排放工业污染物的行业。从各项指标来看,钢铁行业都是一个排放废气、废水等环境污染物很严重的行业。

  更重要的是,我国现在出口的大多是低端钢铁产品,这些产品恰恰是在耗能、耗水、产生污染物多的加工环节上生产的,对我国环境、资源的压力更大,由此推算钢铁行业污染造成的GDP损失应该也是非常巨大的。我国出口了钢铁,实际上是出口了我国稀缺的能源、水资源和洁净的土壤、空气,这与我国目前倡导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走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精神并不一致。

  表1 钢铁贸易占中国贸易总额的比重

年份 出口 进口 进出口合计

1999 1.19% 4.66% 2.79%

2000 1.62% 4.49% 2.98%

2001 1.03% 4.65% 2.84%

2002 0.89% 4.70% 2.78%

2003 0.98% 5.65% 3.24%

2004 2.20% 4.51% 3.32%

2005 2.39% 3.97% 3.28%

  资料来源:海关统计

年份 中国出口

占世界出口之比 中国进口

占世界进口之比 中国进出口

占世界进出口之比

2000 2.8% 6.7% 4.80%

2001 2.1% 8.3% 5.28%

2002 2.0% 9.9% 5.96%

2003 2.4% 12.2% 7.48%

2004 4.9% 9.2% 7.06%

2005 5.6% 8.7% 7.15%

  资料来源:国际钢铁工业协会

  表2 中国钢铁进出口额占世界的比重

  资料来源:海关统计

  (金额单位:亿美元)

年份 出口额 进口额 出口增长率 进口增长率 贸易差额 贸易差额增长率

1999 23.22 77.24 -21.9% 17.1% -54.01 49.1%

2000 40.41 101.16 74.0% 31.0% -60.75 12.5%

2001 27.38 117.18 -32.24% 15.84% -89.80 47.8%

2002 28.87 143.67 5.41% 22.61% -114.80 27.8%

2003 42.97 232.75 48.85% 62.00% -189.78 65.3%

2004 130.37 253.29 203.41% 8.82% -122.92 -35.2%

2005 181.31 285.69 39.08% 12.79% -104.38 -15.1%

  表3 中国钢铁进出口额和贸易差额增长率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1-4

钢坯净出口数量 -32 -41 -547 -327 -441 220 576 124

钢材净出口数量

折算成粗钢 -1116

-1187 -975

-1037 -1248

-1328 -1904

-2026 -3021

-3214 -1507

-1603 -530

-564 288

306

钢净出口数量 -1219 -1078 -1875 -2353 -3655 -1383 12 430

增幅 -- -11.56% 73.86% 25.49% 55.36% -62.15% -100.88% 142.02%

  资料来源:海关统计

  表4 中国钢坯和钢材进出口

  (数量单位:万吨)

  (钢产量单位:百万吨,金额单位:亿美元)

年份 国家 粗钢产量 钢铁出口额 钢铁进口额 贸易差额 RCA

2004 中国 272.456 130.37 253.29 -122.92 0.69

2004 日本 112.718 248.64 54.07 194.57 1.38

2004 美国 99.681 108.01 285.50 -177.49 0.41

2004 俄罗斯 65.583 168.96 26.97 141.99 2.92

2004 韩国 47.521 114.60 145.30 -30.70 1.42

2004 德国 46.374 261.56 211.85 49.71 0.90

2002 乌克兰 38.738 57.77 3.45 54.32 13.62

2004 巴西 32.909 70.52 7.18 63.35 2.33

2004 意大利 28.477 126.50 174.30 -47.81 1.12

2004 法国 20.770 153.09 141.04 12.05 1.17

2004 土耳其 20.478 60.29 82.76 -22.46 3.00

  资料来源:国际钢铁工业协会

  表5 2004年主要产钢国的钢铁贸易情况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订阅上证报 送价值150元《证券大智慧》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