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大面积上市公司效益差、问题多、退市多 资料图 |
|
从2004年起,西北五省区每年有一家上市公司退市,即2004年达尔曼,2005年数码测绘,2006年精密股份。这三家上市公司都发生在正全力打拼西部强省的陕西,业内人士称之为西北证券市场的“百慕大”现象。 □本报记者 石丽晖 马集琦 王原
个别上市公司退市本属证券市场正常现象,无可厚非,但放眼整个西北,这种接二连三的退市惟独发生在陕西,且有退无进,不得不让人思考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陕西地方经济滞后,导致上市公司生存环境出问题了吗?恰恰相反,陕西经济在刚刚过去的“十五”期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GDP翻了一番。以2005年为例,陕西GDP达3674亿元,比西北第二名新疆自治区高出1000亿元。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地方经济发展了,上市公司却掉队了呢?
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部分上市公司高管、政府官员,请教了西北大学经济学教授、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赵守国等专家,深入探讨陕股“百慕大”现象。
“四多四少”现象 忧多喜少
从区位、资源等方面看,陕西在西北五省区中优势突出,按说应有利于企业发展,但上市公司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近三年,每年退市一家上市公司,相应地,却没有一家经中国证监会审核通过的拟上市公司。本来陕西上市公司股改进程在全国排名第九,新股发行可以得到政策倾斜,无奈受制于后备上市资源断档,只能坐失良机。
有关专家学者在经过调研分析后,对陕股现象总结了“四多四少”:地方优势多,绩优上市公司少;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小盘股多,大盘股少;退市的多,上市的少。2005年,陕西26家上市公司中,每股收益超过0.2元全国平均水平的仅有宝钛股份、秦川发展、陕解放、标准股份4家。11家上市公司发生亏损,其中7家亏损过亿。正所谓忧多喜少,前景堪忧。
2006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全国上市公司中盈利与亏损家数比例为1181:220(即5.36:1),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平均每股收益为0.21元。而陕西上市公司盈利和亏损家数的比例为16:9(即1.77:1),亏损面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且陕西有三分之二的公司处于“壳化”状态,只有3家上市公司达到全国平均盈利水平。宝钛股份、标准股份、西飞国际、秦川发展等7家公司贡献的利润占全部盈利公司的近九成,“点高面低”的现象仍然存在。
产业结构与资源分布脱节
截至目前,陕西省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传统产业,包括商贸、旅游、餐饮、家电等领域,能够体现陕西科教、装备、资源优势的上市公司较少。且大多数公司盘子小,盈利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差。25家上市公司中,有11家股本低于2亿元,12家市值低于10亿元,其中有17家公司正处于“壳”化状态。
陕西是资源大省,资料数据表明,全省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高达42万亿元,约占全国矿产资源潜在总值的三分之一,居全国第一位。陕西的煤炭探明储量达1460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5858亿立方米、石油11亿吨、岩盐8857亿吨,并因此形成了一批在国内乃至亚洲都具有重要产业地位的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第四大石油开采炼化企业,仅次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年销售额可达300亿元。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可达100亿元。金堆城钼业是亚洲最大、全球第三大钼生产商,年销售收入60亿元。
这些优势产业为何至今还没有跨进资本市场的门槛呢?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是一些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观念,制约了陕西利用资本市场发展优势产业的步伐。至今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好企业不需要上市,因为“不缺钱,上市干什么?”其实缺不缺钱只是相对的,应与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相适应。2006年度《财富》500强排名第一的埃克森美孚,年销售收入达3399亿美元,在全球14个证券交易所上市。“能源等大产业的发展,不是小富即安能满足的。” 暂时的不缺钱,不等于今后发展不用钱,观念的滞后势必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
山东省的兖州煤业是借助资本市场跨越式发展的典范,公司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上市,多年入选全国上市公司50强。目前兖州煤业在陕西榆林地区大举投资甲醇、煤矿项目,挟资本的力量带动资源开发、规模扩张。山西大同煤业、河南平顶山煤业在借力资本市场、扩大经营规模、做大做强方面也都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陕西作为煤炭资源大省在煤炭股上市方面尚无突破,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
据悉,陕西一些重量级资源型企业在准备赴港上市,有关专家对此表示理解,因为内地证券市场仍是新兴加转轨市场,但提出能否考虑A+H模式,这样既可通过大盘蓝筹股促进陕西上市公司结构调整,又可提升陕股形象,也能让境内投资者分享经济成长的果实。
政府应尽快解决“缺位”问题
陕西上市公司仍以国有控股为主,因此决定了政府在推动上市公司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陕西省及各地市政府在这方面还大有可为。然而机构不健全,有关部门不能各司其职,影响了政府职能的发挥。
陕西至今没有主抓金融的协调机构,如西北其他省区成立的金融办。导致问题一旦出现,连道防火墙都没有,出现问题不知该找谁。例如健桥证券出事后,只能直接上报省长办公会。
在培育上市公司、发展资本市场方面,陕西缺少统一的规划和政策。毗邻的山西就提出了在“十一五”期间融资千亿,从能源大省向资本大省转变的发展战略;山东出台了六大措施推进企业上市;青岛出台推进企业上市融资的意见;重庆力推八大国企实现整体上市。陕西省各级领导虽然都认识到培育上市公司,借力资本市场,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但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仍然还欠火候。
有鉴于陕西上市公司目前的现实状况,有关专家建议,对陷入困境的公司,政府应提前介入。陕西部分上市公司面临的不是违法违纪问题,而是产业衰退需要转型,以及社会负担太重制约企业发展等问题。对于这些企业,政府需要提前介入,采取有力措施防范风险,不要等问题爆发了再来救火。
陕西在调整上市公司产业结构方面还应有必要的引导。例如,西安旅游下面的两家上市公司西安旅游和西安饮食,业务相近,有资深人士提出是否可以合并同类项,腾出一个“壳”发展其他优势产业,以提高“壳资源”的使用效率。海航收购的两家商贸上市公司西安民生和宝商集团,也可合并业务后腾出一个“壳”来发展其他业务。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精密股份退市前托管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主要是为职工发放工资,保持社会稳定。由于相关方面没有及时地协调引导,延长石油迟迟不能借壳上市,这里有股权未过户回国资部门的障碍,也有对重组代价权衡的考虑,情有可原。但陕西在借壳、用壳方面缺乏利用、导致“壳资源”浪费,还是很可惜的。
可喜的是,陕西在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地方优势产业升级方面已有实质性动作。本月底,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将挂牌成立,该集团以秦川集团为主体,整合了陕西的机床工具行业,使资源、技术、人才优势得到集中。由于秦川集团控股秦川发展,未来新成立的秦川机床工具集团将以怎样的方式与上市公司对接,使产业和资本比翼齐飞,令人期待。
公司治理亟待提高
陕西大面积上市公司效益差、问题多、退市多,折射出的问题值得反思。其中公司治理不到位是一个重要原因。
陕西退市公司的“鼻祖”达尔曼,其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许宗林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始终一手遮天,这家上市公司的4名独董对其决策没有任何影响。上市公司虽有7名监事,每年的年报也有专业的会计师进行审计,但这么多治理环节仍然一一失效。许宗林最终完成业绩造假、成功骗贷并将巨额资金转移海外,使投资者、债权人血本无归。尤其令人深思的是许宗林控制的第一大股东仅占上市公司30.61%的股权,而持有其他近70%股权的股东,包括西安市新城区财政局,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始终没有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公司治理的不完善,导致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个人权力无限膨胀,带来很大的管理风险。珠海天华掏空上市公司精密股份的案例中,也存在类似问题。
调整上市公司产业结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离不开大力推进实质性重组。但从近几年重组的实践看,陕西上市公司重组失败的多,成功的少。退市公司多是在重组时埋下隐患,包括数码测绘和精密股份,正所谓“成也重组,败也重组”。
一些没有实力、没有产业经验的重组方,给上市公司带不来任何生产上的改造、技术上的提高,而是想方设法掏空资金。监管部门虽然熟悉相关法规,但由于权限原因,往往是在问题出现后才事后介入。如何在重组中防范风险,防范资金被掏空,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国外,专业券商、财务顾问在公司资产重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凡牵涉到重要的并购事项甚至要上国家和地方议会讨论通过,而目前我国国内则侧重于政府审批。为此专家建议,政府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时,应按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制定原则和程序,使决策透明,防止操作者利用信息不对称,隐瞒信息,使程序流于形式。
正视优势与不足
专家们也指出,陕西资本市场的发展与陕西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虽然2005年陕西的GDP总量在西北五省中雄踞榜首,并遥遥领先于亚军新疆,但从人均GDP角度,陕西却排名倒数第二(9844元),仅高于甘肃(7341元)。因此正确认识陕西的优势与不足,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推动陕西证券市场稳步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