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制药:一笔看不懂的“买卖”
[□本报记者 高文力] 2006-11-15 00:00

 

  □本报记者 高文力

  

  日前,有投资者反映:吉林制药转让的吉林金泉宝山集团医药有限公司99%的股权,仅仅置入进来才一年多,一买一卖太匆匆令人费解,而且置入价与转让价相差悬殊,有高买低卖的嫌疑。情况到底如何?

  据了解,10月17日,吉林制药公告以150万元转让公司持有的吉林金泉宝山集团医药有限公司99%的股权。公司给出的理由是“减少亏损、活化资金”。而这部分股权却是一年多前公司以高价从大股东处置换进来。

   2005年7月,公司以1084万元从大股东吉林金泉宝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置入金泉宝山医药有限公司99%的股权,置出的是公司部分其他应收款,折合价值1084万元。当时公司给出的理由是“通过控股金泉医药,借助其营销平台,可迅速为本公司产品打开市场,扩大产品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剥离部分其他应收款可提高公司资产质量、保持可持续发展”。如果撇开其他,至少可看出两点:一是公司的经营每况日下,置入进来的效果不明显,这两年公司净资产由2005年的每股0.28元降到2006年三季度的每股0.096元。二是目前现金流非常紧张,资产置出也有增加现金流的要求。

  吉林制药曾经是国内名列前茅的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曾经转让给吉林较有名气的民营企业恒和集团,后改名恒和制药。2003年12月吉林金泉宝山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承担转让方银行债务的方式,从恒和集团及吉林明日公司持有吉林制药29.75%的股权。金泉宝山实际控制人张守斌曾是通化金马的董事长、总经理,据当地有关人士介绍,张守斌不仅谙熟制药行业,而且也通晓资本市场,进入吉林制药本想有番作为,进来后吉林制药也很快通过了GMP论证,但也遇到了经营难题,一是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化工原料价格也不断上涨,作为以化工原料为主的化学原料药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目前产品毛利率非常低,企业的现金流非常紧张。二是公司将如何发展的问题,2005年公司亏损,如果没有意外,今年公司将继续亏损,会被特别处理,2007年再寻不到转机,便要暂停上市。要扭转吉林制药的乾坤需要大股东有大的实力和气魄,但目前似乎看不到这一迹象。

  面对此,公司的策略却是消极等待:认为现在是化学原料药的冬天,要熬,看谁能熬过去、谁能挺得住。但投资者不禁要问:吉林制药能熬过去吗?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订阅上证报 送价值150元《证券大智慧》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