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昨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指出,随着紧缩措施的见效,中国第三季度的投资、广义货币供应以及信贷已经放缓。如果没有配套的扩大消费的措施,进一步出台新的宏观经济紧缩的重大措施不甚合适,但进一步收缩银行系统的流动性仍非常必要。 □本报记者 但有为 苗燕
今年经济增速将达10.4%
世界银行14日发布的最新《中国经济季报》指出,2006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10.4%左右,2007年增速可 望放缓至9.6%。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中国面临的主要经济挑战。
世界银行认为,在采取宏观调控措施遏制部分行业投资过热之后,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从第二季度的11.3%减缓至第三季度的10.4%。出口增长继续大幅超过进口增长,经常账户盈余再创新高。贸易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有所上升,抵消了内需增长减缓的影响。
报告表示,在国内方面,基本条件仍然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但由于银行系统存在充裕的流动性以及利润增长率上升,投资可能会出现反弹。
报告说,在市场供应增长基本与需求一致的情况下,短期宏观经济失衡主要是外部的失衡,即急剧上升的贸易盈余。政策制定者仍然担心投资过热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
仍有必要收缩流动性
世行同时认为,在2006年余下的时间以及2007年早期,中国经济增长可能会继续有所放缓,但总体上前景仍然乐观。“由于利润率的情况基本上还比较好,利润增长率上升(2006年前三个季度利润同比增长30%),而且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还比较充足,企业投资增长不可能出现急剧下滑,消费应该会得益于收入水平的上升。”
即便如此,报告仍然认为,对于投资增长过快、某些行业(包括房地产)的产能过剩和过热、货币政策过松的担心已经有所减少,“似乎没有什么必要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出台进一步的宏观紧缩措施。”
从近两个月的宏观经济数据来看,银行新增贷款过快增长的势头已经得到了遏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前几个月出现下降,央行在本月初决定再次上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时也用了“巩固流动性调控成效”的字眼,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进一步出台紧缩政策的可能性已经很小。
报告认为,尽管世界经济仍存在一些风险,但前景继续看好。全球增长放缓将促使中国整体经济降温,并减少经常账户盈余。
但世行也指出,需通过结构性改革来解决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世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季报》主要执笔人高路易在报告中建议,“可以通过改善对能源、资源、土地和环境危害的定价,提高利率,通过改善公司治理和制定国有企业分红政策来减少国有企业的利润留成,以及减少对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