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数百房产项目遭遇审查风暴
[□本报记者 唐文祺 于兵兵□本报记者 于祥明] 2006-11-15 00:00

 

  房地产调控重点转向反腐、反违规调查,专家认为这可能会取得更加显著的调控效果 资料图
  与房产项目股权及资金有关联的所有行业机构均入调查范围

  □本报记者 唐文祺 于兵兵

  

  旨在稳定房价的楼市调控措施正日益多元化,眼下,一场检查房地产企业和楼盘项目的风暴正同时席卷京沪两地。

  昨天,北京有消息称,300多个房地产开发项目遭遇财务和原始资料清查,令京城房地产业风声鹤唳。与此同时,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类似的清查活动也在上海低调展开。其中,部分豪宅项目的开发资金与运作过程是此次检查的重点,甚至一些相关银行系统也在进入检查视野。

  市场人士预测,继结构比例、土地供应、资金控制等经济领域的调控后,房地产调控重点已有悄然向反腐、反违规倾斜的态势。“这次两地的检查如果执行到位,可能会取得比此前一系列调控政策都更加显著的调控效果。”一位房地产专家表示。

  疑是有重点有目标的排查

  昨天,知情人士透露,上海已有多个楼盘正在接受相关部门的审查。“豪宅是他们审查的重要目标。”有关人士称,“豪宅价格体系的不明朗是引起相关部门注意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能有关部门想查实是否有‘内部销售’的情况。”但是,这也只是业内人士的猜测,具体审查的原因和目的并不为人所知。

  数家沪上知名开发商同样向记者证实,已经接到了相关通知,要求将楼盘的各项原始资料全部提交上去进行重新统计。“要求我们这样做的是一些区的部门。从发放表格的填写要求来看,各个方面都有,我们也看不出究竟是针对哪些环节进行审查。”

  表面上的各项检查工作似乎并不关联,但根据开发商介绍,审查对象多是上海的高档大型楼盘,一些基本内容也颇为类似。比如,核查楼盘相关土地证明、产证登记等详细资料。“虽然检查组没有介绍具体的检查目的,但我们猜测最大的可能是清理楼盘开发及销售中的“暗箱操作”内容。”一位开发商称。

  另外,并非所有开发商都在接受调查。一些开发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至今未收到任何审查通知。“看样子不像例行检查,而是有重点有目标的排查。”一位分析人士称。

  与上海颇多相似,北京也刚刚传出消息,一些大型地产商旗下项目被相关部门要求提供原始资料、报表等,同样没有被告知任何审查用意。而调查内容也不仅限于贷款环节,包括地块取得方式是否合规、是否隐瞒利润偷税漏税、是否有非法经营销售行为等内容全部被包含在审查内容之列。

  相关“利益方”均入调查范围

  更有知情人士称,此次调查的发起方涵盖了包括银监会、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建设部等多个房地产主要主管部门———调控力度和规模是空前的。

  “此次检查与从前的例行检查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检查组对项目所牵涉的各个“利益方”皆要调查。”一位上海开发商感慨。而他所称的‘利益方’指的是与项目股权和资金有过往来的所有行业机构,包括一些银行和相关公司等。

  记者再向一些银行系统内部人士咨询情况,得到的答复是,某些大型开发商的项目确实正在彻查中。而另外一家银行上海分行内部人士则向记者透露,受调查组正在对房地产贷款项目进行审查的影响,该行对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放贷目前已基本暂停。

  北京摸底二手房交易金代缴

  □本报记者 于祥明

  

  昨天,北京市建委下发了《关于开展房地产经纪机构代收存量房交易资金情况调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中介代收交易金进行“摸底”,意味着二手房交易资金监管步伐又要向前跨进。

  根据通知要求,北京市建委将对全市房地产经纪机构代收存量房交易资金情况进行调查,并要求经纪机构填写《房地产经纪机构代收存量房交易资金情况调查表》(以下简称《调查表》),《调查表》中将经纪机构代收存量房资金的房屋数量、平均单套代收额度、平均存放时间以及开展资金监管业务经纪机构所合作的银行和推出时间等作为调查对象。

  “经纪机构实行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势在必行。”链家地产市场总监金育向上海证券报表示,此次《通知》所公布的内容仅是实行前期政府对市场情况的一个摸底。

  他表示,随着二手房市场不断的发展,交易安全越来越引发关注。而另一位界内人士分析认为,北京市建委调查二手房交易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了解二手房市场交易及房价状况。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订阅上证报 送价值150元《证券大智慧》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