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12的第四回展
[□王娟] 2006-11-20 00:00

 

  □王娟

  

  众所周知,现实总是复杂而又缺乏完整性,往往是易解与难解的成分交于一体。因此,艺术家只有对自我抱持着坚定的信念,才可能在纵横交错的现实之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12位学友———胡晓媛、梁远苇、马延红、仇晓飞、宋琨、申亮、王光乐、王颉、温凌、杨静、徐华翎、郝强聚集在一起,以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期间的所见所闻为基础,各自进行创作,并举办了首次作品展———《N12》,这已是他们举办的第4次展览了。

  12位艺术家在创作中传递了各自独有的感悟,并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现实的自我警醒。然而,为了充分表达自身的创作意图,艺术家们也决不会满足于采用某种单一的主题和内容。

  王光乐在作品中提出了对本体身份的思考———“我究竟是我自己吗?”观众看到了一个禅化的形象。我们仿佛瞬间回归到道家所言的单纯的苦行,先人所追求的那种“明心见性”,混沌的物质世界豁然敞开了另一个宇宙。而对于胡晓媛而言,艺术成了一种逃离物质现实的手段,一个似有实无的避难所。

  相较之下,仇晓飞、申亮等人则在对于物质的“存在”与“虚无”的关系问题上花费了更多气力。仇晓飞的独特之处在于对自我认知的肯定。这种立足于真实生活的创作方式,无疑使仇晓飞成为中国当代美术界中的重要成员。申亮的作品则“提供了一种对于中国文化时代特征的新的体认”,历史上的旧图像与艺术家的新图式之间产生了如此完美的碰撞。而在宋琨的作品中,我们能体会到一种诗歌般的情绪。整个观看过程,更像是在欣赏一首首抒情乐曲,优美中带着鬼魅。精神分析式的故事结构,隐晦地道出了画家的内心感触———对生命意义的阅读将永不停歇。梁远苇选择了在喧嚣尘世中像“藻类物质”一样“平静”,努力在冷艳与温暖,抽象与真实中保持着难能可贵的平衡。温凌作品中一如既往的承担和勇气,王颉作品中“费里尼式的意大利光影”和“阿尔莫多瓦式的西班牙梦想”都让观者亲临一种切身的感动。徐华翎作品中所展现的传统技法与当代文化的融合令人称妙,马延红则把画画视作“跟人建立联系的手段和方式”,而杨静的脑子总是当仁不让地围绕着现代生活中的各种物品转动着,这个来自北京的女孩在作品中寻求着一种主动地“迷失”。

  毫无疑问,物质世界的欢愉以及对未来世界的向往总是艺术家不变的主题。随着美术形态的日益多样化,以及杂志、电影、因特网、动画、音乐、设计等大众媒体的持续发达,艺术家们与外界沟通的渠道也愈渐多样化。艺术体裁与领域的界线虽已消失,但在保持各自本质不变的情况下,各艺术种类在其领域内部都进行了崭新的创造,也正是这一点为现代美术提供了新的活力。因此,我们可以在作品中看到来自纯艺术、应用美术和商业美术,甚至是因特网的影响。这些艺术家并不拘泥于某种单一体裁,甚至大胆地同时使用几种体裁,或将其融合后进行再创作。他们标榜多元主义、复合主义、中庸主义,并力图打破主流与非主流之间的界线,极力排斥纯艺术与商业美术之间的人为分隔,在现代因素的基础上,对过往艺术形式进行改良,为历史穿上新衣。

  艺术家创造出的崭新语言,是使现代美术变得更加自由的重要动力。同时,艺术家不止步于现实,继续深入寻找实现崭新价值的过程,也正是现代美术所追求的目标。现代美术的基本精神与年轻艺术家的探索精神发生了冲突,并从中诞生了崭新的现代美术。《N 12》展呈现的正是这样一个碰撞的空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订阅上证报 送价值150元《证券大智慧》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