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储率不堪重压
[□特约撰稿 王晓东 姜超] 2006-11-21 00:00

 

  □特约撰稿 王晓东 姜超

  

  近来回购利率令市场侧目,在11月3日以后急剧攀升,在短短的10个交易日内,已经上升了140个基点,其幅度之大令市场措手不及。

  其实,新股申购冻结资金自11月初以后就有明显回落,目前的高峰值不过5000亿元,不致对回购利率构成显著冲击。即便加上期间二期铁道债冻结的2200亿元资金,冻结资金总额亦不超过工行申购时的规模。

  我们认为,超储率的不堪重负应是回购利率飙升的最根本原因。年中 以来,虽然央行屡次提升准备金率,但是商业银行并没有减少贷款规模,而是竞相减少超储水平,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

  截至2006年9月份,金融机构超储率的平均水平已降为2.5%。四大行的超储率甚至降至2%的历史新低,比年初低了近1个百分点,正好弥补了法定准备金率的上升。

  由于银行体系资金结算系统效率的提高,目前无法得知商业银行超储率的极限水平。但是从这一次回购利率的反应来看,2%的超储率对四大行已是如履薄冰,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会引发整个市场资金面的恐慌。

  由于准备金率提升已经成为央行的日常工具。对四大行而言,在继续收缩超储率已经超出极限、又不愿收缩贷款的局面下,控制债市投资规模已经是必然的选择。

  目前,今年第三次的准备金率调整已经于11月15日实施完毕,然而回购利率依然延续了上升的势头,表明银行系统资金短缺的格局依然在持续。

  考虑到年底贷款需求的增长和资金备付的需要,估计年内货币市场利率依然会维持目前的扁平化格局。

  与货币市场相比,债券市场的反应要乐观得多。截至11月16日,交易所跨市场国债即期收益率曲线只在1年期有所上行,其余部分变化不大。而企业债在中短期限内全面下行。然而考虑到货币市场利率企稳和物价上行的压力,对于目前的债市投资还是小心为上。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订阅上证报 送价值150元《证券大智慧》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