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纬咨询亚太区总裁David Noble |
|
□本报记者 田露
作为全球最大的专业性金融咨询机构美世咨询旗下奥纬金融策略咨询公司(MOW)最近将办公室开到了北京和上海。随着在中国办公室的成立,其亚太区总裁David Noble也由新加坡转赴上海工作。奥纬咨询表示,这意味着公司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以及长期发展的战略。
作为金融服务行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与观察者,奥纬的客户涵盖了全球100家最大金融机构的80%。
本报记者对奥纬咨询亚太区总裁David Noble以及公司执行董事Andrew Stott和高级董事赖淑珠女士进行了专访。
我们会紧跟中国金融业的进程
上海证券报:金融咨询服务对于许多人来说比较陌生,能否解释一下其内涵?
David Noble:首先要把金融服务业和金融咨询业两个概念分开。我们作为专业性的咨询机构,服务对象就是金融服务行业,主要客户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此外从咨询业的角度来说,我们是一个战略咨询公司,战略性的议题包括发展方式的选择、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三个方面,其中在风险管理领域奥纬是全球领先的。
Andrew Stott:金融服务业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行业,它本身所要承担的风险非常之大。金融机构的各种业务形式,不管是资本信贷,还是外汇业务、证券交易,一方面要提供适合于投资者投资回报需求的产品,另一方面这些产品又要与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所以金融机构的战略和它的风险管理之间是密切相关的。
上海证券报:奥纬为什么在这个时点来到中国?
David Noble:奥纬此前已在中国发展业务,目前我们刚刚完成对中国前几大银行的风险管理项目。不过我们的模式是:在进入新的地区时,总是先找到客户,打开市场,待时机成熟后才会正式进入。现在我们在上海、北京两地建立办公室,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监管层的信心。
上海证券报:以后的客户一直都走高端路线吗?
David Noble:奥纬对于客户的定位一直都是高端,这一点不会变。我们的客户是一些大的金融机构,如国有银行、大的股份制银行、大的保险公司乃至于一些国际性的大机构。这与我们的服务是非常专业性的有关。
赖淑珠:我们看到,中国政府对于金融业的重整,是一波一波进行的。国有银行上市已经差不多了,接下来又有证券公司的重整,再接下来肯定还有信托等其他金融机构。我们会紧跟这一进程,只要是政府所大力支持的发展趋势和大型机构,他们所需要的咨询服务,我们都会提供。
上海证券报:看得出来,奥纬与政府、监管层之间的互动是非常密切的。你们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来进行的?
Andrew Stott:在世界各地,金融行业都受到监管。我们作为给这个行业提供专业咨询的公司,会定期地和监管部门进行对话。一是主动向他们提出如何更好地来进行监管的建议;此外,我们会与金融机构客户一起去和监管部门进行交流,以确保我们的相关做法符合监管要求。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直接给监管当局做项目,帮助他们制定整个行业的监管框架。我们每年都和中国的监管机构有交流,他们对我们现在的一些工作也表示很大支持。
绝大部分国家和中国一样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
上海证券报:中国市场目前尚是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奥纬咨询怎么将国际经验与咨询模式应用到中国来?
Andrew Stott:其实绝大部分的国家也是像中国一样实行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的。只有少数国家,比如说英国,是混业的。所以我们从其他大部分国家获得的经验,和中国有密切的相关性。
赖淑珠:我补充一点。你刚才讲到的情况,其实我们在国外的经验正好可以用得上。因为国外也是变化很快,美国以前分业经营分得很清楚,后来他们再把这种体制打散掉,一些商业银行开始转型做投行,但他们本身能力有限,又受到几个不同部门监管。当时我们就协助许多这样的传统商业银行进行相关转型。这种情况,与现在的中国是一样的。像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他们其实都需要发展消费者业务。
David Nobel:我们的经验是非常丰富的,当项目小组碰到有一些属于中国的非常特殊的问题时,我们为客户量身定制的成分就会比较大,会进行相应的调整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国内银行销售方面明显领先
上海证券报:我们注意到Nobel先生对金融机构分销渠道特别关注,国内各类金融机构在分销渠道方面有什么优势与劣势?
David Nobel:资产管理类的业务要取得成功有两大因素,一个是产品,一个就是产品的销售。我们先假设产品做得一样好,那么就去看产品的销售。国内银行在销售方面来说,具有很明显的领先优势,它的网点分布非常广泛,客户非常多。而在金融行业的另一端,是一些独立的基金管理公司,他们的分销能力非常薄弱,如果不和其他一些有很多客户的机构进行合作,包括国内和国际的一些合作伙伴,他们在竞争中可能就会处于下风。我们也关注到少数的一些国内外机构合作进行基金管理的情况,但是可能是受到法律监管的影响,其数量和比重还是非常之小。
上海证券报:中国近期对于金融衍生品做了不少推进工作,你对此怎么看?
David Nobel:衍生产品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指标,反映了中国金融服务行业将步入快速发展时期。指数类的产品还是一种比较早期的产品,它确实能够对系统性的风险起到一定规避作用。但目前对我们公司来说,相关议题所占比例较小,我们主要是利用在全球资本市场上的经验,为金融客户提供服务。
赖淑珠:不过我们可以利用衍生品作为我们提供的金融咨询服务的切入点。我们给银行作咨询时,可以帮他们利用衍生品规避相应风险。
中国银行业格局正在变化
上海证券报:中国金融业开放在即,Nobel先生以及你的团队怎么评价中国的银行业?
David Nobel:中资银行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的销售网络,它的客户在那里。外资银行也有它的优势,它的产品比较好,不过它的产品更多是针对团体客户。但是目前竞争也在发生变化,我们看到很多外资作为战略投资者来参股中国的国有银行。他们利用中国的银行的优势,参与到本地的银行的运作中来。所以你看到的这个格局,绝不再是你跟我打、我跟你打的这种简单局面。
赖淑珠:你可以注意到一点,现在外国投资者买进国有银行的股份,买的价格已经在往上涨了,这说明外资在重新审视国内银行的价值。除了分销渠道之外,中国的银行正在越来越多地与国际接轨,比如说人才的培养和风险管理的模式转变等。这让外资意识到,中国银行界正在做很多事情。
另外一点就是,外资发现,尽管他们在中国没有很好的销售渠道,但是他们可以从对公业务和团体客户入手,进行交叉销售,从而锁定客户。所以,形势正在起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