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看市
[] 2006-11-21 00:00

 

  ■券商看市

  美国道琼斯指数今年屡创历史新高的一幕,可望在中国内地A股重演。

  美国道指今年早些时候创出历史新高,之后继续向上,一举突破12000点。道指创新高,一方面是今年7、8月份从商品期货撤出的对冲基金大量涌入美国蓝筹股,同时美联储加息中止,美国市场流动性相当宽裕。另一方面由于石油以及原材料价格回落,使得美国公司成本下降,利润随之创出新高。

  中国资本市场同样面临着全球的流动性过剩,同时人民币升 值会导致境内的人民币流动性进一步泛滥。在投资方向上,海外直接投资(ODI)会带动我国的服务出口,我国对非洲的大量投资,必然会带动钢铁、工程机械、商用车、重型卡车、发电设备、电信设备的出口。中信证券研究所在10月份提出了一个观点:中国的钢铁在颠覆中国的经济周期,宝钢是ODI带动的周期性行业的龙头。另外人民币升值仍然会是大趋势,进而会带动地产和银行股。此外,与美国一样,大宗产品价格,尤其是石油、煤炭价格下降,会导致中国石化股价和业绩都会出现增长。受益的还有航运业,而煤炭价格下降对电力行业的业绩有较大的促进。

  (中信证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徐刚)

  A股可望重演“道琼斯故事”

  股市对社会资金吸引力大增

  在流动性过剩的时代中,由于A股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大增加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10月份金融运行统计数字显示,10月份储蓄存款减少76亿元,是2001年6月份以来首次出现月度储蓄存款下降,储蓄存款一部分被分流到股票市场,这对股票市场来说意义重大而深远。中国开始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之一,国际资金流入成为长期的过程,中国A股2006年的表现在全球资本市场来说无疑是最为靓丽的,我们预计2007年会有更多的国际资金加大对中国A股市场的配置。

  通过对占总市值64.9%的银行、地产、黑色金属、公用事业、石化、交通运输行业的分析,我们认为来自行业基本面方面的机会已经在减弱,而更多的是新增资金对低估值行业的配置因素。我们预计随着银行、地产、钢铁、电力、高速、港口、海运等行业板块的轮动,上证综指还有上涨的空间,但是大盘蓝筹快速上涨,市场也开始积累新的风险。

  (东方证券研究所所长梁宇峰)

  牛市从年初的普涨向结构性牛市转变,这种变化体现在对蓝筹股的追捧,我们认为有其内生的经济原因。中国工业化起飞阶段的爆发式增长已经趋向减速,2007年的经济减速将使中国进入起飞阶段两个“中周期”的过渡期,中国经济将向着稳定化、大型化和国际化过渡。

  我们倾向于中国市场的投资理念将从快速成长向稳定成长方向发展。真正的蓝筹时代不是人们思维上的蓝筹时代,而是经济增长特征转化后的必然倾向。在“中国式扩容”的大背景下,未来的结构性牛市将朝着“蓝筹分化”的方向前进。一方面,更多的大蓝筹回归将使得蓝筹内部阵营出现分化,另一方面,成长性行业的龙头公司将获得更多的蓝筹溢价。

  诚然,现在的蓝筹股的追捧也与股指期货预期有关,股指期货的标的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中权重大、基本面较好、流动性高的大盘蓝筹股将受到更多的关注,并作为基础仓位被更多的机构投资者长期持有,股价指数成份股将拥有较高的流动性及报酬率。(长江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谭再刚)

  蓝筹热体现结构牛市转变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识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来自人口结构所孕育的巨大潜力,这个潜力可以支持中国经济高速成长20年以上。而且随着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战略地位的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将越来越多地通过资本市场反映出来并且更多地得到资本市场的支持,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海内外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明确。四季度以来的蓝筹股价值重估不仅仅是充裕的人民币寻求洼地效应,而且是在周边股市,尤其是中国香港股市的推动下逐步走强的。

  尽管这是一次长达10年的牛市,但是可以预期的涨幅应该是在经济增长、货币流动性充裕、人民币升值所能够支撑的价值区间内。超过上述基本面因素支持的短期过度暴涨也会带来阶段性投资风险。我们预期明年的投资机会不会像今年这么巨大,因为今年是对长期低估的“负泡沫”现象的纠正,所以普遍大幅上涨。明年更多的是阶段性投资机会、结构性投资机会和产品套利机会。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滕泰)

  海内外投资者信心不断提升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订阅上证报 送价值150元《证券大智慧》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