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合作建房上海难仿温州
[□本报记者 唐文祺] 2006-11-23 00:00

 

  上海个人合作集资建房负责人表示,已有两、三块地进入视野范围,并正在洽谈中 资料图
  相关人士称,上海出让土地面积大、总价高,依靠集资竞买方式难以作为

  □本报记者 唐文祺

  

  一度在各地风起云涌的“个人合作集资建房”浪潮,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后,率先在温州“破冰”,而北京的发起人于凌罡也在众多支持者力挺之下锁定了意向地块。

  “上海不可能单纯复制温州或是北京的操作方式,毕竟地域性、市场表现都有所不同。”昨天,上海首倡合作定制建房的“上海家圆”发起人之一朱剑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虽然上海的个人集资建房不像温州、北京等地有了一些实质性进展,但是已有两、三块地进入视野范围,“正在洽谈之中。”

  朱剑坦率表示,在上海房地产市场操作个人集资建房“的确有点难度”,因为上海的出让土地面积大、总价高;加之系列调控政策出台之后,市场观望气氛表现浓郁,因此单纯依靠集资竞买地块的方式难以作为。而温州的成功经验同样有其局限性,具备业内人脉的“牵头人”是重要影响因素。“目前虽然有许多上海中小开发商手中的土地愿意出让,但地理位置稍好些的,开发商对于土地价值均有较高预期,不愿意以太低实价转让;价格合理的,地段又不好,这对我们来说,没有多大意义。”

  今年8月份,“上海家圆”的宝山计划被披露,当时的消息称,“上海家圆”与上海宝山区的一家开发商达成合作意向,建成之后的房价会比周边商品房均价至少低1000元/平方米,但是该项目最后却以失败告终。朱剑认为,由于房价差幅的公开化,使得开发商感受到不小压力,这无意中也对个人集资建房造成了阻力。“可能我们会尽量寻找不具可比性的地块进行选择。”他说,“等待本身也是一种投资。”

  近期,由温州市市场营销协会发起的个人集资建房破冰,委托的房地产开发商竞得政府挂牌出让的25亩土地,对合作建房者无疑是加注了一剂“强心针”。北京的于凌罡也宣布,北京市国土局土地交易市场即将入市的海淀区花园路25号居住用地成为意向目标,消息一经传出,北京合作建房报名处已聚集有140多人,集资金额达2000万元,初步具备竞拍土地资格。

  但是业内人士指出,个人集资建房过程中牵涉到的拿地资格、资金管理、建设成本等问题还不是主要因素。从客观条件来看,上海土地市场公开出让的土地以大面积供应为主,类似温州模式的小面积用地几乎不可能出现。同时,也有人担心个人集资建房暴露出了最为讳言的房地产成本问题,会受到来自于多方面不同利益集团的抵触———虽然采取过各种折衷方式,如团购、与开发商合作建房等,但最后总是不了了之。从长远来看,个人集资建房能否真正成功,还有一个大大的问号。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订阅上证报 送价值150元《证券大智慧》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