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停产 NEC手机中国溃败
[□本报特约记者 张韬] 2006-11-23 00:00

 

  NEC预计其手机业务部门2006年将继续亏损150亿日元

  资料图

  □本报特约记者 张韬

  

  昨日,NEC通讯(中国)有限公司(下称NEC通讯)公关总监蔡莉向记者正式确认,NEC手机将退出2G及2.5G手机市场,不再推出新的机型。位于武汉的手机生产基地已经停产,中国市场也将随之调整。这意味着继松下、东芝及三菱之后又一家日本手机厂商宣布退出中国。日系手机仅剩京瓷一家在中国市场苦苦支撑。

  停产或促发大裁员

  蔡莉表示,“2G及2.5G手机市场竞争环境太激烈了,很难做。”因此,NEC决定在海外的2G及2.5G手机产品推广暂缓,新品就不推出了,中国市场也暂停推出新品,包括普通的GSM手机。而NEC在武汉的手机生产厂将暂时不再生产手机,NEC在全球将把资源都集中在全球通用平台的手机业务上,主要是指3G业务。

  由于NEC通讯中国的市场调整以及手机生产基地处于停产状况,随之而来的大幅裁员很可能接踵而至。面对记者的追问,蔡莉没有正面否认,只是强调:NEC会根据业务需要,将人员调整到合适的规模。不过,她同时表示,NEC中国的领导层目前也都没变,鲁敢仍为总裁。

  记者从NEC内部获悉,NEC通讯内部已经处于混乱的状态:包括销售、市场等各个部门在内的员工都接到了退职通知,据一位NEC通讯中国公司内部员工透露,现有200余人的公司将只保留售后服务和移动解决方案部以及人事财务,其余人员全部被裁员,补偿方式为N+1,N为工作年限。

  其实,NEC通讯在欧洲的2.5G业务也已退市,甚至比中国市场还要早半年。“NEC总部实在背不起亏损了,在中国的2.5G业务在明年3月彻底结束,现在还有售后服务,以后也全都会外包出去。”上述员工说。日本三洋手机退出中国市场时也采用了将售后服务外包给中国企业的做法。

  退出中国早有征兆

  NEC退出中国可谓“壮士断腕”,但其实却早有征兆。

  今年4月3日,NEC通讯(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任命鲁敢为公司总裁,全面负责NEC在中国的移动通信业务,前摩托罗拉手机中国掌门人卢雷则在掌舵NEC通讯近两年之后正式离职。

  此时的NEC手机在中国市场已经有些风雨飘零。

  当时盛传,两个原因导致了卢雷直接下课:一是NEC通讯近两年来的业绩不佳;二是NEC日本总部对手机业务的重组。

  据此前披露的数据,在截止到2006年3月份的财年中,NEC手机业务亏损了250亿日元,松下手机业务亏损了84亿日元。NEC预计其手机业务部门2006年将继续亏损150亿日元。NEC官方没有披露关于中国市场的数据。

  手机市场全球重组 

  日前,NEC发布的上半财季(截至9月底)的财报显示,由于手机销售下降以及会计制度转换等因素,上半年亏损额是去年同期的近五倍。上半财年,NEC公司亏损了74亿日元,约合6300万美元。去年上半年的亏损额仅为15亿日元。NEC公司还调低了全球盈利预期,新的预期是盈利180亿日元,约合1.5亿美元上半年,NEC的手机销售下降了25.4%,导致移动和个人方案部门的亏损从去年的169亿日元增加到今年的410亿日元。

  日系手机为何在华大溃败

  随着NEC宣布2G手机退出中国市场,日系手机在中国市场面临几乎全线溃败的尴尬。目前唯有京瓷在中国市场苦苦支撑。

  让我们回顾一下日系手机在中国市场的溃败路线:

  2005年初,东芝从南京普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和东芝的手机合资公司(简称“南芝”)撤资,合资公司已经完全停止了原有主营业务。

  2005年底,松下停止对日本以外的市场生产和销售GSM手机,裁员1400人,为此松下关闭菲律宾和英国手机工厂和美国研发中心。

  2006年初,继退出欧洲市场,关闭法国西部的研发中心后,三菱也已黯然挥别中国。完全退守日本市场。

  2006年底,由于中国的3G进程并没有按NEC和其他厂商那样预想的快速,在2.5G市场亏损累累的NEC手机,再也不愿意将大把的资金砸向这个在NEC看来是无底洞的深渊,宣布退出中国市场。

  日本CDMA巨头京瓷,前几年推出的手机虽然在CDMA功能上拿到了多个中国“第一”,但因为价格过高,功能“过剩”,中国消费者并不愿意买账。

  对于日系手机败退的原因,早有各种分析。

  分析师认为,从市场层面看,日系手机普遍主攻中高端,然而,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巨擘已将目光转移到价格仅为几百元的低端市场,以降价取胜。其次,日系手机厂商习惯由运营商控制手机终端的销售,而自己则专注于按运营商要求进行手机生产。而中国手机市场并非运营商绝对主导的运作方式。重制造而疏市场成为日系手机企业经营中的“致命伤”。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是“文化”的迥异导致了日系在中国市场的水土不服。日资手机企业高管层中缺乏对中国市场足够了解的本土经理人,因此造成对市场反应慢,本土化程度不高。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订阅上证报 送价值150元《证券大智慧》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