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柯鹏
这一轮的稽查风暴,让不少房地产企业都感到些许战战兢兢。
最受震动的还是那些早几年以批租方式拿地的开发商们。上海西部就有这么一家,几年前的平均拿地成本是几万元一亩,目前周边的房价达到8000元/平方米。如果按照容积率2来计算,土地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说,现在的“招拍挂”和以前的“批租”,这两类拿地方式的开发商是没有可比性的。对于那些以批租方式拿地的开发商,即便房价打个对 折,他的利润依旧非常可观。这就是以前可能暗箱操作的后果,也是所谓开发商“原罪”话题的由来。
从被曝光的受查官员情况也可以发现,大部分因房地产而涉案的官员,多数缘由还是集中在“拿地”这一环节,这也成为目前聚焦的违规乃至违法的高危区。但是,稽查风暴不会也不应该仅限于此。接下去,在整个交易环节中,很多参与房地产业的中下游企业,包括代理和销售公司,他们的违规行为也将受到查处。那些囤积房源、哄抬房价、虚假交易等等暗箱操作,一些漏洞也必须堵住。
从长远发展看,大部分批租获取的土地正在日渐“坐吃山空”,对于开发商们来说,“招拍挂”的强力推行让他们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拍拍脑瓜就拿地”。在成本计算越来越重要的今天,真正有实力的开发商将有望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进行公开透明的竞争。因此,维护“招拍挂”的纯洁性,彻底稽查部分企业的违规、违法行为,唯有这场暴风雨来得更猛烈,才能让整个房地产市场更加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