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有效缓解 社会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本报记者 何鹏] 2006-11-24 00:00

 

  国内经济学家回应《华尔街日报》质疑:

  □本报记者 何鹏

  

  中国富裕人群变得更加富裕是否以最贫困的人群为代价?美国《华尔街日报》前日刊文有此一问。其依据则是世界银行(World Bank)一份报告中的分析数据:中国家庭中最贫困的10%人口(日收入不足一美元,约1.3亿人)2003年的平均收入比2001年降低了2.5%。

  对于这篇在相当范围内得到关注的文章,国内一些经济学家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把造成中国 的低收入人群的原因归为富裕人群更富裕,在某种程度上有“断章取义”之嫌,中国社会绝大多数人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而现任政府早已充分认识到缩小社会收入分配差距的现实意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

  将贫富对立是“断章取义”

  《华尔街日报》文中称,世界银行相关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进行的家庭调查。这个调查是对中国社会最贫困的人口在两个不同时点的简单对比,并不意味2001年最贫困的10%人口在2003年的收入都下降了2.5%,也无法说明这种收入下降趋势是在延续,这只是一个独立现象。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一位专家就此表示,《华尔街日报》将贫富对立的观点有“断章取义”之嫌。这位专家说,由于中国的最贫困人口多集中在农村地区,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2004年中国农村贫困状况监测公报》,和2001年相比,2003年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比例下降了0.1%,低收入人口下降了0.6%。

  事实上,《华尔街日报》的文章也同时提到,世界银行分析也发现:上述最贫困的10%人口中大部分属于暂时性贫困,其贫困状况主要是由突发疾病、失业或者土地征用等引起的。这就意味着,医疗保险或失业福利等基本的社会保障网络能够帮助他们脱离贫困。而最贫困人群中仅有20%-30%属于长期贫困,即使这样,这部分人也有一些积蓄。

  绝大多数人受益改革开放

  “我们从来没有回避过,中国老百姓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受益情况是不均等的。”中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副所长张宇燕说,中国绝大多数人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但也不能排除个别人、个别地区或部门所获得的利益相对的在下降,但这只是局部问题。

  “即便这个局部问题,中国政府作为负责任的政府,也已经充分认识到,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让尽可能多的人享受到改革开放的好处的现实意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张宇燕认为,人们应该看到,中国20多年的改革开放政策,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坚持走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全社会深为认同的。

  张宇燕同时表示,看待中国的问题应该采取全面的、整体的观察方式:“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在这一过程中,实际上在同时做着四件大事,一是在迅速完成工业化、城市化,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二是在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借鉴的条件下,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三是从相对封闭的社会走向日益开放的国际社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四是从有着2000多年封建传统的治理结构过渡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社会。四件大事齐抓并进,出现一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受访的经济学家普遍认同的观点是:从经济学公共选择的角度看,中国政府目前推进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关措施,必将使中国社会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其中一些专家指出,从大历史的进程观察,任何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都要经历一个“受益不均”的阶段,比如英国工业革命中的“羊吃人”现象、欧州国家早年对非洲的殖民掠夺等等,都是明显的例证。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订阅上证报 送价值150元《证券大智慧》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