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七次会议在江苏省泰州市举行 本报传真图 |
|
“长三角的地方市场分割程度已经大为减轻,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阻碍作用下降超过50%。” “即使在已经公布的区域规划草案中,也缺乏对长三角根本问题的关注。”
一对看似矛盾的观点描画了长三角区域合作的现状。
□本报记者 蔡国兆
24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七次会议在江苏泰州举行,不少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长三角区域合作渐入佳境,但根本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
一体化程度日益提升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前身是1992年的长三角城市协作部门主任联席会议,1997年升格为市长联席会议。一份来自中山大学的研究报告称,以1990年至2002年间的长三角城市群为样本,结论是,随着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成立、运行,地方市场分割对区域协调发展的阻碍作用已经下降45.7%。
复旦大学经济学者尹伯成认为,近几年长三角互动协作发展迅猛,根据中大研究报告作保守推断,上述数据起码已经超过50%。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志彪也对这个结论表示认可。他说,虽然地方市场分割的逐步消除是否可以完全归功于经济协调会的运作值得怀疑,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程度日益提升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1997年,第一次长三角经济协调会以旅游、商贸专题入手,开始探索区域经济的实质性合作。此后,长三角城市合作的领域逐步向交通、信息、规划、科技、产业、人才、港口、物流等领域拓展,初步建立了区域内互动合作的框架。其中,通关、旅游、公交、信息等方面的资源整合进展尤为突出。
“长三角区域协作已经从务虚走向务实,从沟通走向协作,现已进入以专题合作为抓手,推进制度衔接的阶段。”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副主任陈荣堂说。
“长三角尴尬”
尽管合作进展顺利,但也有事实表明,长三角内部存在的种种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在江苏南通下辖通州、海门交界处,有一个规模颇大的国际家纺城。该家纺城地跨两个同属一市的县级行政区,在历史上就是一个整体,但两个行政区却都在各自做规划。“海门先在家纺城建物流园区,通州接着也建,双方在公共设施方面根本不能协调衔接。就连家纺城的名字,相关地方也在争,通州方面要叫中国通州国际家纺城,海门方面则要冠中国海门字样。”江苏省一位对南通经济做过深入研究的学者对记者说。
“这里面有政绩的考虑,也有财政收入的考虑,说明目前我们的地方政府还是发展型政府,不是公共服务型政府。”这位学者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学者们认为,长三角最需要改变的是“行政区经济”思维。“政府应该把自己当作协调的主体,而不是竞争的主体。”刘志彪说。
事实上,这种“行政区经济”思维在长三角地区依旧有相当大的市场。“尽管大部分官员都意识到区域协作、区域一体化将给长三角整体及下属各行政区带来巨大经济能量,但由于制度制约因素的存在,地方比拼、重复建设还是在继续。这可以称为‘制度悖论’和‘长三角尴尬’。”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教授沈玉芳如是说。
应拆除行政壁垒和藩篱
对于被寄予厚望的长三角区域规划,不少学者也表示了一定的怀疑。“长三角区域规划的编制是一次有益的、重要的尝试,从目前已对外公布的规划草案大纲看,亮点不少,也还有很多需要调整和改进的地方。”上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说。
21日,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陈宣庆透露,长三角区域规划草案已经基本完成,并已签发征求相关省市意见。据介绍,目前已编制完成的长三角区域规划草案主要由8个方面的内容组成,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和原则、功能定位、区域发展总体布局、城镇体系发展布局、重点产业发展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协调与建设、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等。
这位专家认为,“长三角的实际情况表明,政府作为市场力量参与竞争的‘政府市场经济行为’已经成为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这意味着,规划首要关注对象依旧应是拆除行政壁垒和藩篱。但这一点在规划草案大纲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按照这位人士的观点,目前的长三角区域规划草案还是一个发展型规划,而不是“发展-平衡-控制”型规划。他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规划所关注的重点不应是生产力总体布局和配置,而是区域发展中需要协调的问题,包括通过何种路径和方式去达到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
长三角16市共商区域发展规划
□本报记者 蔡国兆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七次会议24日举行。长三角城市群16市市长共聚江苏泰州研究区域发展规划,谋求提升长三角国际竞争力。长三角周边地区13个城市市长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出席会议并致辞。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是1997年于江苏扬州成立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会议签署了《长三角地区城市合作(泰州)协议》,内容包括:组织对接区域规划,以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即将颁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实施;实现城际交通卡互通,进而推进长三角交通“一卡通”,为区域交通一体化、旅游一体化、经济一体化奠定重要的基础;建立合作、协调机制,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有效配置,为大学生就业开辟跨地区的绿色通道,促进毕业生合理流动、有效择业、充分就业;建立社会经济信息共享协调机制和工作网络,提供权威的信息库和交流平台等。
据了解,下届长三角经济协调会将在江苏省常州市举行。
长三角将共建权威信息资料中心
□本报记者 蔡国兆
记者于24日在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七次会议上获悉:上海社会科学院将承建长三角16个城市的权威信息资料中心,资料由16个城市共享,旨在整合各城市可利用的信息资源,为各城市管理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决策咨询服务。
据悉,长三角信息资料中心将汇集各城市主要媒体及相关刊物、规划政策信息、决策咨询研究成果、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城市管理工作动态和建议提案等,设立电子信息库和纸质资料库,集中存储信息资料,并通过网站、期刊、专报等形式,为各城市提供共享和委托咨询服务。
另悉,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将为区域内大学毕业生开辟跨地区的绿色通道,通过就业信息共享等方式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规范、便捷的一体化就业服务。
长三角16市可望实现交通一卡互通
□本报记者 蔡国兆
长三角一卡通互通协调小组将在今年年底成立,2010年在长三角区域内,上海、南京、杭州、宁波、无锡、苏州等16个会员城市之间,可望实现交通一卡互通。
这是记者24日从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组织召开的《实行一卡互通、促进长三角交通一体化》课题研讨会上获得的信息。
据了解,目前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16个会员城市中,除江苏泰州和浙江舟山外,其余14个城市均有各自的交通卡系统。上海是长三角16个城市中交通卡系统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城市,目前累计发卡超过2000万张,开通了公交、地铁、出租等14个领域,也能在苏州公交和杭州部分出租汽车上使用。
据预测,到2010年长三角区域客运量将超过30亿人次,2020年将达55亿人次。